军旅作家胡全良:永续的温情

  来源:记者摄影家网作者 胡全良2025-09-0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人生如同渡河,亲人朋友皆是渡船上的同伴。

永续的温情

作者 胡全良


人生如同渡河,亲人朋友皆是渡船上的同伴。雨来了,他们便是遮雨的伞;雪落了,他们便是送温暖的炭。每每思及此处,便不由得感念同船之缘,感念这世间的相逢,亦感念那互相牵挂的温情与祝福。

父母在世时,凡事皆有所依。他们自旧社会走来,踏过荆棘,穿过烽烟,吃过百般苦楚,却始终持守一份厚道,待人接物热情亲切,为人处事大方得体。至今,犹记母亲灯下缝补,父亲深夜归家的身影。他们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却供我读完高中,送我参军入伍。他们虽不识字,却识得世情;虽未远行,却明晓事理。从小到大,他们是心中的倚靠。凡有疑难,求教于他们,心中便有了定盘星。可惜的是,靠山有时也会倒,渡河有时也断流。前些年,父母相继步入另一个世界,我心里一下便如失舵的航船,在茫茫人海中飘摇。

幸而尚有大哥在。大哥是文革前的初中生,参加过红卫兵大串联,担任过大以会计,见识多广,是四乡八邻有名的明白人。这些年,我每次回乡,必与之对坐而谈。大哥说话不紧不慢,分析问题条理清晰,犹如剥笋一样层层深入,最后直至核心。他言谈间常带笑意,从不轻下断语,凡事三思后言。我自忖读书多年,又在外工作,竟不及他那般通透。今年春上,癌魔却夺去了他七十五岁的生命。我立于灵前,但觉人生荒凉,又一只渡船远去了。

大哥既去,方觉察自己于农村的世事知之甚少。自幼读书,而后工作,直至两年前退休,于乡间的人情往来、家长理短、田地种收诸事,如隔纱观物,朦胧不清,有事只得与弟弟妹妹商议。他们读书不多,一居于乡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脸上刻着风霜的痕迹。然而渐渐发觉,他们竟也能出得许多好主意。弟弟虽沉默寡言,却对土地种植收割了如指掌;妹妹虽只初中文化,却深谙人情世故,处理吃穿住用颇有章法。他们给出的主意,不引经据典,不绕弯子,直指要害,犹如乡间的土路,虽不平坦,却最是便捷可靠。

如今我方明白,人生渡船,来来往往,从未停歇。父母去了,大哥来了;大哥去了,弟妹却又补了上来。船上的人或许不同,但那渡河人的心意,却是一般的温暖。他们各有所长,各具智慧,犹如四季更迭,各具其美。

雨中的伞,雪中的炭,原来从未真正离开过。只是换了一种模样,依然守护在人生路上。感恩这同船之缘,感恩所有温暖的相遇。渡船未歇,温情永续,这便是生活最朴素的真理了。

微信图片_20250901180841_290_244.jpg

胡全良,男,军人,党员,大校军衔。先后在团、师、集团军、军区宣传部门工作过,陆军政治工作部报社主编,高级职称,先后有千万文字见诸媒体,著有图书两部,其中《较量》一书被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确定为全军政治工作研究重要参考书目,并在军事博物馆展览。现在退休在北京市朝阳区某休干所。

(编辑:《人民艺术家网》执行主编  马金星)





永续的温情

QQ20240908-110010_副本1.jpg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