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知行学校 魏春晓 张学东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与实践运用能力,助力学生不仅能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将其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生活化体验式 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把抽象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主动提问,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在初中物理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其核心素养导向的教改目标框架以“从生活现象中提炼主题,于实践体验中锻造主动学习能力”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创设 → 动手实践探究 → 问题解决体验→核心素养提升四步递进的教学逻辑,系统整合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与价值塑造三重维度,最终形成“科学思维奠基、探究能力进阶、社会责任升华”的素养培育闭环。
通过设计阶梯式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抽象;科学探究维度强调“问题提出”与“方案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遵循“低门槛、高思维”原则,构建实验仪器生活化,生活用品实验化,实验器材创新化的教学理念,既解决农村学校实验设备短缺问题,又通过简易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激发创新思维。
一、基于学生生活范围分类,参考教材提出生活化情境问题
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情境设计是连接抽象概念与学生经验的重要桥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有效获取需要在真实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实现。初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生活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核心在于“源于真实,指向实践”:家庭与学校情境侧重习惯养成与情感体验(如家电安全、实验规范);社区与自然环境强化问题解决能力(如计费优化、生态保护);所有设计需紧扣教材目标(如能量守恒、力的作用效果)。教师可依据本地资源(社区、超市、公园)开发校本案例库,使物理知识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闭环。
二、基于学生不同的生活情境,总结开发出体验式教学流程范式,构建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生活化体验教学模式细分为“四步六环”。四步:生活情境创设 → 动手实践探究 → 问题解决体验→核心素养提升 。 六环:生活情境引领 → 自主探究体验→ 创新实验设计→交流评估反思→生活应用提升→多元测试评价。简称为:“问,学,创,思,用,评”六环节,并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种类型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生活情境引领
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化情境,引出课堂学习目标。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将初中物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自主探究体验
学生基于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感悟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赋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空间,使其在“做中学”中深化物理认知。学生通过“生活现象→问题提出→实验设计→结论迁移”的完整路径,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真正实现物理素养的提升。
3.创新实验设计
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新实验设计,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此类实验以生活物品替代专业器材,低成本且易操作,同时融入跨学科思维,强化“做中学”的深度。创新实验设计不仅突破课堂限制,更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迭代优化的科学素养,实现从生活到课堂的实验转化,从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
4.交流评估反思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数据分析讨论是生活化体验式课堂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真实实验数据的处理与思辨,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走向科学规律的本质理解,不仅掌握知识本质,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科学论证能力,实现从“数据表象”到“物理本质”的认知跃迁。
5.生活应用提升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生活应用提升环节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理解”迈向“问题解决”,在实践与反思中深化科学思维,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6.多元测试评价
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元评价方案(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测试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多元测试评价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反馈学习成效,打破传统纸笔测试局限。多元评价注重知识应用、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将生活实践与科学素养深度融合,既激发学习内驱力,又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精准依据,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扎根生活,体验求真。我们确立了“以生活为源、以体验为径、以素养为本”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系统的实践路径。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载体,探索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旨在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活动,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生活化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本土智慧,与此同时,家、校、社协同机制得到强化。真正的素养教育不在于设备精良,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学生在生活现场中看见科学,用科学思维改造生活。形成“课堂——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