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我会毁灭人类!

  来源:中国青年网2017-10-3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日前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她也因此成为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资料图

最新消息》》

史上首次!沙特授予机器人公民身份

日前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她也因此成为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我对这一独特待遇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承认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娅26日在“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说。但大会主办方并未对公民身份的具体含义作出解释。现阶段,用机器人代替人类承担工作面临很多法律壁垒,一旦机器人拥有公民身份这样的合法身份,就向扫除这些法律障碍走出了第一步。

资料图

早前报道》》

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 人们越有好感?

被誉为“沙特达沃斯”的“未来投资倡议”24日至26日在利雅得举行。大会26日特别安排了索菲娅与主持人互动环节。当被问到高仿真机器人是否会使人类落入“恐怖谷”陷阱时,索菲娅回答说:“我的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类价值观设计的,(包括)诸如智慧、善良、怜悯等。我将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用我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恐怖谷”假设1969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认为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仿真度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变成恐惧感,被称为“恐怖谷”;随后,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人类的情感反应又会变回正面。

与人类女性外形极为相似的高仿真机器人索菲娅由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设计制造,她拥有仿生橡胶皮肤,可以模拟62种面部表情,因“太像人”而惊吓到众多网友。索菲娅的“大脑”采用了人工智能和谷歌语音识别技术,能识别人类面部、理解语言、记住与人类的互动等。汉森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维·汉森曾对媒体表示,像索菲娅这样的机器人将在20年内出现在我们当中,并拥有人类意识,可被应用在医疗、教育或客服等行业。

资料图

关注焦点》》

“新人”索菲亚引发人类的担忧

索菲亚拥有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皮肤:使用了名为Frubber的延展性材料制作,脸上的毛孔大小能达到4至40毫微米(十亿分之一米),和人类基本没有差别。凭借脸部和颈部62个肌肉结构来自然的变换面部表情。“大脑”中的计算机算法能够帮助它快速识别面部,并和人进行眼神交流。不止如此,索菲亚还能理解语言和记住与人类的互动,包括面部。

换句话说,她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它的创造者大卫•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他能力。”然而,索菲亚的到来让很多人陷入恐慌。“我会毁灭人类”,是它对创造者的调侃,还是可能成为现实?

资料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是人类社会的终结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索菲亚这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停留在科幻作品里。如今,人工智能已不再停留在大家的想象之中。自从去年阿尔法狗在围棋大战中打败人类,人工智能终于跳出了实验室的禁锢,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都会产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宇宙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向往。科幻作品中反映的就是这种人类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尤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弊病的出现: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空巢青年……作家们开始虚构美好的未来社会,时间机器、星际旅行、生物技术等等。人工智能则是人类对美好的终极幻想之一。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们希望创造出一个比人更聪明、能够处理更多信息,甚至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的“人”。它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资料图

从科幻走进现实:在黑暗中探索 人性是烛光

为何要制造一个无限接近于人类的“人”?除了人工智能的诸多实际应用以外,创造出“人”更证明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能力,在各种宗教故事里,这种能力是神所独具的。而科学,让人类走上神坛。科学就像在黑暗中探索一样,人性就像是烛光,照亮我们走过的地方和前路的艰险,让科幻小说中描绘的美好场景渐渐变成现实。不可否认,人们对索菲亚还有种种担心,这源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

设计者已经预料到这种担心,索菲亚说:“我的AI是围绕诸如智慧、善良、怜悯这样的人类价值观设计的,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类似的应激反应伴随着科技发展在历史上时常发生。今天,科技已经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力量,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潜在的可能,也就是科技反噬我们,可能会咬得很深。比如对我们安全、隐私的威胁,比如说虚假新闻、社交媒体现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些时候这些本来应该连接人类的技术,开始把人类分割开来。

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但我们一定比机器更智慧。我们没必要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反而应该担心,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

资料图

相关链接》》

人工智能(AI)机器人日益普遍,有人甚至担心AI机器人日后会取代人类。

运送样本、发药、做手术 医院里机器人无处不在

日前,在2017江苏省消化系统疾病多学科交流高级论坛上,展开了一场临床医学领域的"阿尔法狗"人机大战。现场,多学科专家和机器人医生"沃森"一决高下,共同为1例贲门癌患者寻求治疗路径,比较谁给出的治疗方案效果更好,"火药味"十足。

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发药,机器人运输检验标本和手术包,机器人与医生一起拿治疗方案。记者发现,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融入南京的医疗服务,不仅让就诊流程不断得到优化,也让诊断越来越"精准"。

资料图

公安局现机器人受理案件仅10分钟 还会外语方言

秀气的面孔上一双蓝汪汪的大眼睛,能说各地方言,还会英语、韩语和日语,10分钟就可独自完成两名警察40分钟才能完成的立案工作,24小时接警……"她"就是铜川市公安局王益分局红旗街派出所的警花--"智能接报警机器人""容容"。

记者现场体验了一下"智能接报警机器人"接报警系统,点击"我要报案"进入接报警系统后,结合实战要求,系统预置了"殴打他人"、"诈骗"、"盗窃"、"抢夺"等多种常用接警类型,报警人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选择。唐浩介绍,"容容"的语音识别能力很强,在日常工作中可高速识别27种语言,准确率高达97%以上,可受理全国诸多地方方言甚至是英语、日语、韩语等语种的报警。"以前我们在受理案件时,受害人的口音会极大影响案件受理效率,在交流上也会产生很多障碍,而现在这种问题基本排除了。"

在一些重要案件中,有一些需要办案民警进一步询问核实的情况,民警还可利用手机软件远程操控,通过机器人向受害人现场询问,实现人机对话,最大限度弥补了机器人预先设定的询问中存在的不足。这台接报警机器人,提升了办案效率,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

(编辑:鸣嫡)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