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兜率寺

  来源:百度2025-10-0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兜率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坐落于西华峰与莲花峰之间,是上方山七十二座寺庵的总方丈所在地。该寺最早建于隋末唐初,现存建筑保留金代遗存风格

北京房山兜率寺

兜率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坐落于西华峰与莲花峰之间,是上方山七十二座寺庵的总方丈所在地。该寺最早建于隋末唐初,现存建筑保留金代遗存风格,正殿后檐墙镶有明代镌刻的《佛说四十二章经》石板文物。寺院周边保存北京地区最大古树群落,包括树龄1500年的"柏树王"与"松树王"等自然奇观。

北京房山兜率寺

作为佛教历史名山核心区域,兜率寺需通过262级明代云梯方可抵达,现存54座辽金至明清时期住持墓塔群,规模位列北京地区第二。寺院所处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山奇、树大、洞深、寺古"特征,形成集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体系.

北京房山兜率寺

历史沿革

兜率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时期,明代万历初年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主持重建,现存碑刻、经幢等建筑构件可追溯至金代。该寺长期作为上方山七十二座茅庵的宗教中心,在香火鼎盛时期曾有僧众500余人驻锡 。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寺院在明代已形成完整的五进殿宇格局,清代延续其作为总方丈驻地的功能定位。寺内舍利殿壁画群经考证为明晚期至清中期作品,采用"鹿豕行""鳖行"等特殊游览路径进行保护 。

北京房山兜率寺

建筑布局

寺院现存建筑群包括:

  • 山门殿:拱券式石构建筑,门额题刻"兜率禅林"
  •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保留明代梁架结构
  • 左右配殿:东为伽蓝殿,西为祖师殿
  • 退居庵:方丈退隐后居住的独立院落

  • 法华庵:藏经及法事活动专用空间

北京房山兜率寺

正殿后檐墙镶嵌十五块青石板,完整镌刻《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经文采用明代官版楷书刻制,单字尺寸约3厘米见方,总计万余字。该石经自明万历年间保存至今,历经440余年风雨 。

北京房山兜率寺

文物古迹

寺院下方一里处现存塔院,分布着辽金至明清时期的54座住持墓塔,构成北京地区规模第二大的塔林遗存。其中:

  • 金代石塔:采用密檐式结构,塔身浮雕飞天图案
  • 元代喇嘛塔:覆钵式塔身配汉白玉基座
  • 明代砖塔:六角形须弥座配十三层密檐

寺内保存有金代经幢两座,幢身刻《尊胜陀罗尼经》梵汉双语经文,基座浮雕力士像。明代铸铁香炉存于大雄宝殿前,炉身铭文记载万历年间重修信息 。

自然景观

寺院所处地理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 古树群落:保存北京地区最大原始次生林,包含:"柏树王":树高28米,干围4.94米,树龄约1500年

  • "一龙缠九柏":古柏与藤本植物共生奇观

  • "松树王":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油松

  • 北京房山兜率寺

  • 地质构造:坐落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周边分布云水洞、华严洞等九大溶洞
  • 生态指标: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含量峰值达50000个/cm³ 

北京房山兜率寺

游览体系

登山路径设置两条主要路线

  1. 全程路线(3.5小时):东门→云梯→兜率寺→塔院→橡树林

  2. 精华路线(1.5小时):东门→云梯→兜率寺→法华庵

寺院内设有标准化休息区,配备明代石质条凳等历史设施。周边配套包含上方山云水洞(直线距离1.1公里)、圣水峪古村落(2公里)等关联景点,形成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游览网络。

(文字来源于百度,图片为李月手机拍摄于2025年10月3日)

(编辑:月儿)


北京市房山兜率寺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