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吸睛”又“吸金”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青年网2023-03-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农历二月,恰逢传统节日花朝节,位于西安大雁塔脚下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十二位“花神”莲步轻摇,伴着丝竹声声,在游客的围观下盛装出场,“锦衣霓裳·游长安”主题

农历二月,恰逢传统节日花朝节,位于西安大雁塔脚下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十二位“花神”莲步轻摇,伴着丝竹声声,在游客的围观下盛装出场,“锦衣霓裳·游长安”主题活动还原古时踏青赏花风俗。如古人“赏红护花”一般,街区向游客发放红色绸带,邀请游客把绸带系在树枝上,表达对花朵和春日的赞美。花朝市集上,游客做花簪、画花扇、品花馔果,感受唐风新韵。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西安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成为这座古城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陕西国有文化旅游企业以创新驱动构建新场景、推出新业态,将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IP主题街区“火”出圈

伴随着鼓声阵阵、彩旗招展,步入位于西安大雁塔脚下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大门,仿佛回到了唐长安城。

一进门,巨大的日晷记录着被遗忘的时光。一座长安城里坊沙盘模型让白居易诗中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有了具体意象。上元安康踏歌台上,“霓裳羽衣舞”舞姿婆娑,一展唐代宫廷华贵。沿楼梯向下,一片市井街巷映入眼帘,彩灯之下,小吃摊、酒肆、茶铺、游宴台等鳞次栉比,杂技、舞蹈、舞龙舞狮轮番上演,穿着唐装汉服的游人穿梭其间。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文投集团”)建设运营,在曼蒂广场2.4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里,注入知名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和唐朝市井生活文化,用仿唐建筑空间、唐风市井体验、唐乐歌舞表演、主题沉浸互动和文化社交休闲等方式,让游客所见所闻、所玩所乐,尽是唐风唐韵。

这种沉浸式旅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2022年4月30日开业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在疫情限流的情况下,运营仅150天时,接待游客就超过1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00多万元。“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全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从全国7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李瑛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结合影视IP打造出沉浸式唐朝时空,在深入挖掘唐文化基础上,营造出“新、奇、美”的消费场景,契合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让文化熏陶带动文化消费。

她的总结,正体现了陕文投打造长安十二时辰的思路。陕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说,陕文投一直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顺应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趋势,集团选择在比邻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唐文化旅游景区的曼蒂广场里,打造“唐风市井文化生活体验区”,在小体量空间承载人们对盛唐长安“人间烟火气”的向往,与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的皇家气象在主题上保持一致,在呈现方式和旅游产品上形成差异互补。

2019年项目启动时,一部故事背景发生在唐长安城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火爆全网。热门电视剧IP遇到沉浸式唐文化景区创意,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出品方娱跃文化和陕文投集团一拍即合。在电视剧原班影视制景团队的打造下,剧中靖安司、上元安康踏歌台、花萼相辉楼等场景和长安的通善坊、安仁坊等坊市街巷在街区中再现。

“为了让街区场景内容趋近真实,团队对唐风唐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唐食、唐饰、唐乐、唐俗、唐礼、唐舞等十几类内容,并用生活化、年轻化的方式予以展示。演员不再是舞台上的演员,游客不再是座位上的观众,凡是走进街区的人都是大唐盛世的普通人,共同品味唐朝的众生百相。”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运营管理公司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说。

受街区氛围感染,游客纷纷换上唐服、画上唐妆,融入其中。在街区中,品尝唐食小吃,体验非遗,玩投壶、曲水流觞,也就不只是文旅消费,而是作为古人在生活。

在长安十二时辰项目诞生前,作为文化商业综合体的曼蒂广场尽管拥有区位优势,但营业状况不温不火。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不但带火了曼蒂广场,还吸引了西安永兴坊文化产业集团、西安演艺集团、相声社团青曲社等多家企业加盟,负责餐饮管理、演艺表演等内容,带动文旅产业链发展,实现共赢。

实景演艺“叫好又叫座”

雪映骊山,华清焕彩。舞台上,演员沐“雪”起舞,光影和火焰特效照亮夜空,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冰火《长恨歌》在西安临潼华清宫落幕。自去年12月初冰火《长恨歌》开演以来,整个演出季共演出13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超32万人次,带火了当地原本冷清的冬季夜游。

临潼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兵马俑、华清宫、骊山等众多西安地标性旅游目的地。各家文旅单位和企业长期创新实践,探索在锻造历史文化新价值、打造文旅产业新高地上实现破题。

早在2006年,陕西旅游集团就在华清宫推出了我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根据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改编,以骊山、宫殿为背景,湖面、亭台为舞台,声光电技术和实景山水相互融合,让霓裳羽衣再度翩翩起舞。

开演17年来,《长恨歌》累计演出突破4000场,接待观众超900万人次。以《长恨歌》管理和服务为蓝本编制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标准,在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其“旅游为体、文化为魂、标准为矛、专利为盾”的模式,也已成为文旅融合典范。

为探索实景演艺行业发展新路径,实现我国北方冬季实景演艺“零的突破”,陕旅集团华清宫景区在2021年12月3日推出冰火《长恨歌》,对舞剧艺术形式和舞台艺术装置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段,营造出霜雪铺陈、寒冰倒挂的冬季景象,让观众感受唐宫冬日浪漫。

冰火《长恨歌》的诞生,将原来3月至11月的演出季延长至全年。今年元旦假期到春节假期,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并从大年初三开始一天演出三场,每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激发出冬季旅游市场潜力,促进文旅消费复苏。

江苏网民“一只林姑娘”过年期间来西安旅游,被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温暖,离开前她把一束花送给西安,并发布视频称感谢西安带给她的温暖。视频中,她提到没能看到冰火《长恨歌》的遗憾。华清宫景区迅速联系到“林姑娘”,向她发出邀请。

“《长恨歌》常演常新,因为我们经常对其进行提升调整,2023版《长恨歌》将于3月15日开演。”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新垣说,作为国有企业,华清宫始终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路径,对传统景区升级改造,丰富游客体验。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陕西旅游集团旗下景区和相关企业累计接待游客200.42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02.47%,同比2019年增长19.27%,总营收同比2022年增长206.71%。

旅游企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文化企业也在加速跨界融合。

2017年,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开始为曲江海洋馆量身打造驻场演出《哪吒》,目前已累计演出760余场,累计观演人数近70万,成为曲江海洋馆的招牌节目。随后,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挖掘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推出了儿童剧《我们是秦俑》,让兵马俑、鎏金走龙、唐三彩仕女俑、唐三彩跪姿骆驼俑等文物“活”起来讲故事,激活少年儿童对历史文化的亲近感和好奇心。

近年来,西安演艺集团旗下院团已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等文旅景区合作,用演艺创新展示文化内涵、丰富景区业态,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共赢。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说,我国已进入文旅深度融合的阶段,旅游演艺和沉浸式旅游等新业态,迎合了游客从看景观到看文化、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需求变化,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沉浸式产业“钱”景可期

从推出实景山水舞剧《长恨歌》成为业界标杆,到升级冰火《长恨歌》变冬季“冷资源”为“热经济”,再到打造沉浸式景区的新业态,陕西文旅国企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起航,政策利好与消费市场回暖给旅游业奠定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2年底,西安市文旅局提出推出新产品、壮大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叫响新推介、做精新文创、做实新消费的“六个新”方案,将在今年进一步发展沉浸式文旅体验,引导各类文旅场所培育新业态,增强文旅消费科技感、时尚感和吸引力,并采用科技化、时尚化、年轻化的展示和表达方式,集中力量推出一批彰显中国特色、代表西安形象、满足市场需求的文旅新IP,持续为西安城市形象、文旅IP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陕西出台了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促进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发展数字文化旅游产业等具体任务,力争到2025年,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王勇表示,陕文投集团成立十四年来,逐步构建起了文旅产业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将继续争当文旅产业创新的先锋,成为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的强大引擎。

由陕文投集团旗下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陕西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项目被列入陕西省万亿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二期)。该公司研发运营的“游陕西”智慧服务平台自2020年10月上线以来,配合陕西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为陕西文旅系统提供客流监测、舆情监控、满意度分析和景区运行监测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便捷体验的“游陕西”App用户数突破百万人次,票务收入超2.1亿元,服务游客超350万人次。

“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发挥科技优势,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消费方式,为激活陕西文旅市场提供科技及运营支持,加速产业复苏,助力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和旅游产业。”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岩说。

包括陕西智慧旅游平台在内,陕文投集团主投或参与的27个项目入选陕西省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涉及文化园区开发、文化景区建设、文创艺术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

其中,作为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秦文化演艺馆,建成后将常态上演大型秦文化沉浸主题演艺《大秦》。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不同,《大秦》演艺将在贯穿式多空间剧场里,用采用实时舞台跟踪系统和360度舞台银幕等科技场景和多媒体技术重新定义观众与演出的关系。

在国有企业引领下,陕西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种类不断增多,新业态发展迈上新台阶。据陕西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1674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克服疫情等多因素影响,实现营业收入1169.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向好态势明显。

(编辑:月儿)


让历史文化“吸睛”又“吸金”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