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靳新国2018-07-0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滴水壶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下湾村,距北京城区130公里,距延庆县城70公里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滴水壶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下湾村,距北京城区130公里,距延庆县城70公里。(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滴水壶终年流淌的高山溪流,从几十米高的黄悬崖峭壁垂泻而下,漫观音洞,如珠帘倒卷,似高崖垂链,泼散成雨,为人们再现花果山“水帘洞”的奇妙景观,由此而名为“滴水壶”。

不巧的是因为上流村民浇地截水,我们这次没有看到水帘泉瀑的胜况。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滴水壶终年流淌的高山溪流,从几十米高的黄悬崖峭壁垂泻而下,漫观音洞,如珠帘倒卷,似高崖垂链,泼散成雨,为人们再现花果山“水帘洞”的奇妙景观,由此而名为“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莲花洞是滴水壶风景区内一个十分漂亮的溶洞,它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溶洞长几十米,宛转幽深,进入洞中脚下溪水流淌,遍布于洞内的奇观异景———笑佛端坐、神猴攀飞、群猴欢聚、壁虎伏岩、乳石垂悬、石花争艳等幽洞妙景,形态万千,奇美异常。

(景区介绍文字来自百度)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由于泉水恒温,瀑布下四季青草长生。乌龙峡谷自然风景区,以其奇妙无比的青山、幽谷、碧水,险中 取乐为特色,奔涌的激流,狂泻潭涧的飞瀑,以其磅礴的气势,壮观的景象成为群山深处的奇特景观。在滴水壶乌龙峡谷可烹饪自己钓到的鲜鱼。这里还有人工放养的野兔、野鸡、野鸽等,游人可猎捕喜好的猎物。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31记者摄影家网 靳新国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这里十分凉爽,即使是酷暑时节滴水壶与市区温度也要偏低5度以上,莲花洞里更是如自然空调,舒适怡人。仿徽派的两个院落,白墙灰顶,雕栏石俑,古色古香,加之小桥流水,居此分外养眼舒心。

摄影:靳新国   编辑:李月



自然奇观 清凉境地——延庆滴水壶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