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者郭谦文集《甘泉清音》研讨会在南通举行

  来源:本网原创2017-09-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2017年8月25日,当代文化学者郭谦散文随笔集《甘泉清音》研讨会在故乡南通市举行。


 2017年8月25日,当代文化学者郭谦散文随笔集《甘泉清音》研讨会在故乡南通市举行。举办地点:南通市文联会议室;主持人,南通市作协主席储成剑。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作家有:南通市作协原主席(著名作家、书法家)张松林,市作协名誉主席(著名诗人)冯新民,市作协副主席黄俊生,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范钦林,原南通广播电视报副主编(作家、诗人)蔡起泉、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李建东,原南通市作协秘书长(著名作家)黄步千,市作协秘书长(江海晚报副刊中心主任、作家)朱一卉,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梁天明,市作协副秘书长(作家、诗人)钱雪冰,通州区作协主席(散文作家)刘伯毅,作家保晓冲,画家兼作家石瑞礼,南通金太阳广告公司经理(散文作家)冯金林、散文作家熊益军,海安作家程宏宇。
       会议开始,储成剑主席说:“郭谦先生是我们南通籍文化学者,现为《作家报》副总编,长期在京城工作。他在文学、文史、文字学、书画等诸领域成果丰硕,最近在我市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捐赠仪式等活动。今天我们举办郭谦先生的近作散文随笔集《甘泉清音》图书研讨会,目的在于促进他与本市作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本市文学创作活动。”

(右二储成剑在主持会议)
      郭谦介绍了《甘泉清音》散文随笔集创作的缘由,他说:“我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海师中文班毕业我先教语文,写了几篇散文发表于《南通市报》。后来根据学校需要改教英语,之后二十年不写中文,只写外语教研文章和著作。2002年触网,狂写散文诗歌一年,2003年在《南通广播电视报》、《江海晚报》、《作家报 》等刊物发表30余篇,以后几年写文史书,2006年在新浪网参加‘博客大赛’,组织博客文学联谊会,创办‘心浪’圈,办电子《博文》会刊、《作家报》博文专刊及副刊《博客世界》等等,组织一千五百多位文学写手进行博客文学的探索,并且带头写美文,促进网络文学向优秀文化的转变,在2006年至2008年写作出了一批好散文,其中《竹赋》、《骆驼精神颂》2013年被语文出版社选入8年级诵读教材。2016年在450篇博文中选出80余篇文章形成这本散文集。去年10月在北京‘第三届中国艺术品博览会宋庄分会场’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和书画展,11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图书、书画捐赠仪式。这次回通搞活动,意在向家乡父老、亲友、领导汇报,向同行学习,以吸取更多营养,更好地奋进;并把南通学人孜孜不倦的勤奋精神、精细打磨的文风带到全国,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随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作家谈了《甘泉清音》一书的评价。


       张松林说:“郭谦老弟有才气,能文会画会书,他是在困苦的环境中拼搏出来的,是靠后天努力出来的,很不容易。他的文章与画有激情,有思想,文学作品上的多面手,文集里有散文、有散文诗、有随笔,作品似小品画,有生活情节的画。他的文章《母亲站在父亲与我的身后》、《感动在潮水涌动的时候》,一个个细节,语言简练,但描写生动,就像朱自清说的文章有味儿……”
        冯新民说:“郭谦的文集主要是抒情、随笔、回忆三类。有不少文章一韵到底,采用的是诗歌般的语言,他不仅抒情,而且有激情,文章内含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擅长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如《生命的思索》一文,他把生命比喻为似火花、春水、云朵、灯,形象化地从多维度诠解生命的意义,比那些无病呻吟或口号式的呐喊有力度。许多文中警句多多,耐读耐品味……”
       黄俊生说:“郭谦先生是一个涉猎广泛的艺术家,我与他有共同的爱好,以后可以多交流。他的散文集最吸引我的是游记部分,我也喜欢写游记。《可以出口阳光的地方》文章不长,抒情适度,对景物是真情实感,有内有外,把人的行为进行隐性的描述,描述精妙。尤其最后的语言‘这透明的水让我把海穿在身上,如同身上穿上了棉衣,好温暖啊。我想海南的南海可以向世界出口美丽,出口阳光,出口海滩。’这把文章推到最精妙之处,耐人经久回味……”
       范钦林说:“郭谦的文集图文并茂,文字有磁力。让人读了喜欢,看了感动;书中的书画看了舒服。很多优点我不重复,历史上的有名作者文章各领风骚有的数年、数百年、数千年,我希望他进一步提炼作品,对每一个文字用学者研究的心态去研究推敲,像曹丕说的‘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文学是一块净土。谁还在坚守?谁就拥有一片湛蓝的天空,谁就在饮一杯甘纯的净水……希望你有更多的文章不朽。”

        蔡起泉说:“我与郭可慈、郭谦父子都很熟悉,不少稿件在我手上编发。郭谦文集里的《读书的乐趣》、《江海平原的清秋》最早是在我们报纸刊载的,我很欣赏其文字精美。这次读他的文集,我觉得他写母亲、父亲的文章,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平实见长,这是他的写作特色。我建议他多写一些江海学人……”
       李建东说:“郭谦老师这本书,我觉得最可贵的是当代文学精神。他把屈原、巴金、池莉等文学名家放在一个单元里写。尽管一介文人的力量有限,但文人的正气和傲骨还是要发声的。他对池莉的爱情观点进行剖析、批驳,敢于叫板名家,敢于对敏感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显示出其独特的思索和观点,也增加了书的分量……”
       黄步千说:“郭谦先生的《甘泉清音》像一组玲珑精巧的红木小件,很文气雅致。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唱响了生活之歌,全书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正能量,也充满了作者的文化自信。读“讴歌自然的吟唱”篇章,面对竹兰菊梅四君子,气平了,心静了,性淡了,身轻了。董仲舒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辅,以类合一,天人一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在这个人心浮躁、世风失范的时刻,出这种书是一种功德。应该进校园,入教科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应有真善美。他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短平快。短小、平常、明快。顺应了现代的阅读状态。但短小精悍,警句多多,有些像随思录、心灵鸡汤,养目、养性、养气。并不失文学性、思想性、思辨性。作品的文笔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不拖泥带水,这是一个作家的功底……光大健康、美好人性,是一个道德良知,我为郭先生鼓掌!”
       梁天明说:“在当代十分活跃的散文作家当中,郭谦是极具个性的一位。读他的散文不难发现,作家拥有丰沛而高超的拥抱生活和表达内心的能力,出自其笔下的散文集《甘泉清音》,或打捞难忘的记忆,或抒发铭心的感怀,均系情真意切、笔酣墨饱之作。不过,在更长时间里或更多情况下,一种知识型、学者型作家特有的精神视野、文化储备和思维习惯,让其创作毅然超越个体的经验世界,进入了缤纷浩瀚的艺术王国……《登泰山,小群山,小天下》,作家不仅是肯定了他对泰山的总体感觉——小群山,小天下,我更赞赏他有别于许多人的专注点,以充满敬意地描述了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泰山的遗踪‘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爱阔’。通篇作品所传递的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惊艳‘他者’,同时还有作家从容坚定的文化自信。”

刘伯毅说:“郭谦与我在同一个镇上长大,我们两家是世交,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近十多年他在京城拼搏成为一个有名望的文化学者,受到人的仰慕,我知之甚少。我谈几点书题之外的事情,他的成功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远大,他在我刚做教师时就闻说是市里教改的先锋,编外语教材,在许多学校使用,影响很大,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大手笔。后来他从事文学写作,不是像一般作者刊登了几篇文章就想办法调工作,提拔而后满足现状。而他却不断努力,一直努力。我相信他还会在今后有更大成就。二是勤奋努力。他是一个通才,继承了父亲郭可慈先生的刻苦精神,有时一天勤奋写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数年如一日的勤奋,这是常人做不到的。三是特立独行。他不利用自己的亲戚、同学、朋友关系搞政府扶持等项目,获取名声利益,而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背景下攻坚克难,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探索。他的经历与成就让我想到了《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相信‘远方有一条大鱼等着我’,当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郭谦是成功的。他的这种自信和闯劲,应该大力倡扬,对我们也有激励作用。”
        熊益军说:“诸位专家、学者谈了很多有关郭谦先生《甘泉清音》图书内容的评论,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再谈相同的观点。我曾与他同事,我所知道的郭谦,一身正气,在学校有声望,教学水平高,出版过许多外语书,后来他出中文书都要送我。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我从他身上吸取了人格的力量。他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个领域都做到极致,做好最好的自己……”
       石瑞礼说:“读《甘泉清音》,我看到一个真正文人的浪漫情怀,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而为文,直抒胸臆。尤其郭谦先生作为一个画家、一个书家,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审美,对身边看似平常的物事,有着更为深邃的感悟与见底。如开篇的《竹赋》,首先,作者善画竹。(画的有味道,有个性,有自己的阐述语言)……把竹的风貌写的高雅脱俗,不同凡响。实质是借竹而言志。可谓文图并茂,相得益彰。继之兰菊梅诸篇,亦是用相同的比兴手法,借物而抒发自身的人生感受和对真善美的求索之心。作者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开篇,我相信并非偶然,而是借历代文人推崇的精神象征,来表达心迹,传递内心的好恶向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以物陈情的曲笔,也是借书画文章以畅怀移意的精神递进,在这里,读者得到的是心境的洗礼和寂心的关怀……”
        冯金林说:“这本书,一是书名好。清越的声音悦耳动听,甘甜的泉水舒展身心,读起来不落俗套。二是篇名好,八章82篇文章,篇章名、文章名都简洁明白,让读者从字面上就能品出作者的行文意向,即不晦涩做作,又不失精致,还有不少妙语精辟之处。如《可以出口阳光的地方》、《圆明园里散发着豪气的石头》等篇名,就能让我一再品味。三是作者语言文字底蕴深厚。他曾每天一文一诗,写了整整一年,真是厚积薄发……本书虽然是文集,但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观赏性甚为出众。他不仅是一个优秀文学作家,也是一个书画大家,我也只能高山仰止……”

会议室室外瓢泼大雨,室内热情洋溢的讲话声、掌声不断,原计划3点到5点的会议一直延长到6点才结束,但是人们依然余意未尽,这让人感慨地感受到一本好书,它是一片浪花,可以不同凡响。不是曲高和寡,而是知音众多。作家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用最美的文字讴歌和反映社会正能量的气息、物象,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编辑:李月)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