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滥用"洋名"有损文化自信

  来源:新华网佚名2017-08-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在西部某省调研时,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当地一些"洋气"的商场、楼宇名称让人摸不着头脑。CCMALL是一个商场的名字,IBI是一个新经济产业园区的名称,CENTER OF THE SEINE是一处名为"塞纳中央"的楼盘。这些"洋名",既让人感到费解,还在一些公务场合闹出了笑话--有领导在会议发言时,将IBI念成"阿比阿",也有念"ABA"的,不仅让听众一头雾水,也让发言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近日在西部某省调研时,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当地一些"洋气"的商场、楼宇名称让人摸不着头脑。CCMALL是一个商场的名字,IBI是一个新经济产业园区的名称,CENTER OF THE SEINE是一处名为"塞纳中央"的楼盘。这些"洋名",既让人感到费解,还在一些公务场合闹出了笑话--有领导在会议发言时,将IBI念成"阿比阿",也有念"ABA"的,不仅让听众一头雾水,也让发言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日本银座、法国家乐福进入中国后,都起用了中文名称;而中国一些城市却热衷用洋名,还有一些地方将IBI(分别是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知识产权转化的缩写)等字母作为创业孵化器的名称。起个好名字固然重要,但不一定非要用英语才显得"高大上"。比如,浙江杭州的"梦想小镇",名字既有创新味道,又有中国韵味,一样叫得响亮。非要在命名时杂糅英语,说到底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几年前,我国部分地区曾出现热衷给楼盘取洋名的现象,到处都是香榭丽舍、埃菲尔……经过相关规范和治理后,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从目前这些CCMALL、IBI的名称来看,在东部地区被遏住的洋名、怪名,在西部一些地区有死灰复燃之势。

一些人认为洋名听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不然。最起码一点,这些名字不符合群众的语言表达习惯。一些市民就曾反映,洋名、怪名念着拗口,写起来费劲,聊天时提到这些名字,发音不准还会很尴尬。

" 洋油""洋火""洋车"等特殊名词,曾打上物质匮乏时代的烙印。它们既深植于老一辈人的记忆深处,也是对历史的记录。这些"洋字头",让我们在回顾过去时更加奋发图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当下,贪洋求怪的名字,不仅无助于提升知名度,反而是一种媚俗的表现。

有人认为,起个洋名、用个怪名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并非如此。做个类比吧:一部不尊重历史的"抗日神剧",看上去不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但其对历史的不尊重及其示范效应,实质上很恶劣。如果抗日神剧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历史的认知、尊重和认同就会逐渐削弱。洋名怪名也是如此。过分"求洋"张扬"个性",不仅会破坏城市肌理,深植于心的文化自信也会受影响。

文化自信已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人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好,人们喜欢它、珍惜它、享受它,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而起洋名、用怪名,破坏的正式这种文化自信。

唐诗宋词、丝路花雨……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从未失传,那些美妙的词语并不仅仅呈现在典籍中,而是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面对五千年来积累的那么多优秀词汇,放着好好的中文词语不用,非要冠个洋名,这种媚俗做法让人遗憾。

楼宇、商圈、创业产业园等,除了使用功能之外,还关乎一个地方的形象,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一种文化标志。必须强调的是,指出洋名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外来文化。相反,中华文明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借鉴、吸收他文化的长处。但是,这绝不是盲目"求洋"、简单模仿。

河南省郑州市曾经一度"洋楼盘"泛滥,针对这一乱象,当地颁布适用范围包括城镇、楼群(含楼、门号码)、建筑物等名称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开展相应治理后,滥用"洋名"大为减少。而记者查阅一些西北省区的相关细则时发现,要么适用范围有限,要么干脆对"洋名""怪名"压根就没有应对的实施细则,没有相关约束。

在中国社会里滥用"洋名",并非"私事",这股媚俗的歪风亟须受到关注和纠偏。有公众建议,在通过媒体等渠道积极倡导少用"洋名怪名"的同时,还需有相应法律法规助力,真正遏制一些媚俗者的冲动。这既是回应公众关切的积极姿态,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切实举措。(何晨阳)

一座城市怎样对待人才和人才怎样回馈城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以城留人的核心是以"诚"留人,真正用心营造一座城市不唯地域、不限年龄、不拘一格求人才的氛围。

一个城市,如果缺少包容精神,视底层艰难于不顾,过度迷恋所谓的国际化、全球化,不仅脱离了社会现实,也容易制造阶层对立和社会矛盾。

理顺了"面子""里子"的关系,并对"里子"的既有问题加以精准化治理,相信北京未来会在治理攻坚中更好地展现"首善"风貌。

(编辑:宇强)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