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故事:他有一辆“大篷车”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佚名2017-07-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他20多年来在建筑领域摸爬滚打,他精耕细作与房结缘,1999年,他正式创业,与朋友一起开办了第一家公司,几年时间,他把只有两三人的小公司带成100多人的大企业 熟悉他的人,觉得他闲不住、爱折腾,给他贴上许多标签,在诸多标签中,他最喜欢的却是“工匠”他说:我把家修大篷车当作自己的一个梦,而且是美丽的梦!今天的《中关村故事》,对话“家修大篷车”创始人刘景鹏。

他20多年来在建筑领域摸爬滚打,他精耕细作与房结缘,1999年,他正式创业,与朋友一起开办了第一家公司,几年时间,他把只有两三人的小公司带成100多人的大企业熟悉他的人,觉得他闲不住、爱折腾,给他贴上许多标签,在诸多标签中,他最喜欢的却是“工匠”他说:我把家修大篷车当作自己的一个梦,而且是美丽的梦!今天的《中关村故事》,对话“家修大篷车”创始人刘景鹏。

刘景鹏和新闻广播主持人伟艺

中关村故事:刘景鹏

刘景鹏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与房子结缘,他在建筑行业里的各个环节都做过,最后将自己扎根在“家修大篷车”这样的一份事业上。

“我这20多年在北京,一直从事的都是一个行业——房屋建筑,从建筑施工到装饰工程施工,包括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有一天突然想到,我们把房子装修完之后再过几年,这房子总会旧,总会有一些地方出现问题,这些问题谁来解决?

当时我的脑中就闪过几个字,叫“家庭维修”,我就把它定位为一个行业,简单做了一个缩列词叫“家修”。没想到1999年突然间的一个想法,到今天已经在行业里被叫遍了,所以有时候我在外面讲,我也算“家修”这个行业名词的定义者。”

“当时我们想做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如果只是以设立一些固定门店的形式去经营,可能相对来讲运营成本会比较高,我就想我们可以有一个呼叫中心来做一个厂车统一调度,就像警察的110指挥中心一样,把服务团队做成流动的团队。

 当然,每个团队需要有一部车,车上配备着一些成套的工具、专业的物料,再加上一个专业的班组。那时我的脑中又闪过一个词,叫“大篷车”,当然也有受到刚才你讲的名为《大篷车》的电影的启发。”

创业不怕等,做好准备再出发

刘景鹏从1999年开始有创业想法,但是在2010年才真正启动创业。为什么等了这么长?

“1999年第一年创业,当时各方面经验不足,还没有创投基金等等,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做起来蛮辛苦的。我们又算了一下,前期启动资金需要的量也很大,后来钱又没有,自己再想我各个方面的条件,比如成立一家公司的运营经验、管理经验,尤其是这样一种新的行业,如何去做市场、如何去做标准等等,我觉得我个人缺失的东西非常非常多。我想,好,我就再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时间干什么,为这件事情做准备。所以从2000年到2010年我一直在为“家修大篷车”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家修大篷车”它主要做这么几方面的服务,一个是我们房屋日常常见的一些破损,包括墙壁一些地方的翻新,局部的翻新,也包括老旧房的一些改造;再加上比如说有一些,像雾霾天的季节马上就要来了,要做一些净化器等装置的安装的工作。我总结了一下,用我们的专业词来讲有:房屋维修、翻新改造、清洁护理、环境优化这四方面,这些年加在一起,标准化的服务项目我们一共开发出了1000多项。

从大篷车到研究院

创业不仅仅是成立一个公司,养活几十号人,而是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刘景鹏在家修这个行业一步步走来,形成一个产业链。

“我们组建了一个小体系叫“家修学堂”,从理论方面、实操方面、技术标准方面、上门服务的流程方面,对新来的工人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这是第一个叫“家修学堂”培训。

 第二个,我们想把家庭维修这种事情做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物料,所以我们又成立了一个“家修供应链”的事业部,用了七年的时间,整合了国内和美国、德国的30多个品牌,有差不多3000多种常用的物料。”

“还有一个部分,我们发现,在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上门响应速度很重要,所以在2015年我有了一个想法,要把这个服务做在社区身边,做一个“家修驿站”,就是社区的一个便利店。

 另一个问题,这几年行业整体发展得也很快,新产品、新技术,尤其是像德国在建筑行业有很多巧妙的服务方案、非常精致的服务产品,我们试图要把它引进来,如何去把不好的过滤,然后把这些好的方案整合进来后用在我们的服务中,我们就要成立一个团队叫“家修研究院”。

 所以你看从研发、物料整合到培训,到社区服务站、流动服务车,我们就做了一个小的产业生态。”

让跟着我做事情的人,

都能找到从业的幸福感。


创业初期都有艰辛,刘景鹏同样要面对:

“有一天我在外面谈生意,接到一个电话,我们唯一一个业务员打电话,说刘总你能过来救我一下吗?我说你怎么了?他说我在超市里面我拿了两瓶酒,被他们的保安抓住了,不让我走。

那是元旦前一天晚上,因为我们这家公司当时业务也特别不好做,也没有钱给大家多发,他就想能够孝敬一下父母,买两瓶酒回去。保安跟我讲,最少要罚八千块钱。后来我把我们所有的钱拿来,最后筹了一千零几块钱。这样把人就放了。

说心里话,我内心很酸,员工跟我来混,跟我一起来做事情,最后为了孝敬父母,却走到这个境况。所以我当时也发誓,这辈子我必须做起一件事情,让跟着我做事情的人,都能找到从业的幸福感。

所以无论对家人还是对我们的同事,我觉得十八年,从创业到今天,我脑袋里永远有最强烈的两个词,就是“责任”和“担当”。

创业建议

第一点,真的不要盲目去追风口,前人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自己。

第二,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少看一些媒体上常讲的大道理和成功案例,那些事情只有你真正达得到水平的时候你才会拥有。

(编辑:宇强)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