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实验无人驾驶,沿途司机都成小白鼠

  来源:北京时间 锐评梁千里2017-07-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据《北京青年报》报道,7月5日上午的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北京五环路的情景。

——本文约1304字,阅读需3分钟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7月5日上午的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北京五环路的情景。

根据这段视频,在汽车自动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在画有实线的路段并到另一车道,同时也没有打转向灯,这被指违反交通规则。而媒体咨询北京交管部门,得知交管部门已经获悉相关情况,正在就此展开调查。有交管局内部人士称,现行法规并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

对此,百度声称当时有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顾维灏在车上充当司机,只不过没有扶方向盘。

关于百度此行为的定性,有网民认为其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也有网民认为对科技产品应该适当宽容,更有网民为李彦宏进行辩护。

而北京时间“锐评”(微信ID:Btimelun)认为,不妨比照近日关于王者荣耀的一系列讨论,来看看无人驾驶技术应当承担的责任。

就在昨天,人民网评论文章称:王者荣耀作为游戏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之后人民网二批王者荣耀称:“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都不能少。

那么百度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呢?尽管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不过李彦宏用自己作为小白鼠来实验了一次,那么或许这项技术可能是成功的,但如果谈到面向社会,是在释放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呢?

对于这次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验,不应该仅仅看其在行驶中的简单违章,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但在实验企业产品,也在实验整个道路环境,李彦宏将自己当成小白鼠的同时,所有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和司机都成了他的小白鼠,而潜在的危险则是车辆失控导致的车毁人亡。

2015年5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40岁的乔舒亚·布朗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在佛罗里达州威利斯顿高速公路上行使,因系统无法识别前方卡车导致直接钻到卡车底部,乔舒亚·布朗当场丧命。

可见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绝对安全的无人驾驶系统。李彦宏愿意拿自己当小白鼠是他自己的事情,但他凭什么拉上其他的司机?

当然,即便是人类驾驶也并非绝对安全,但是人类司机彼此之间的不安全风险是存在互相认知和谅解的,那么路上的司机都认知百度的无人驾驶么?也都谅解百度无人驾驶可能带来的危险么?

请注意,李彦宏的这次实验,至少之前交管部门是不知情的,否则何来“展开调查”,那么这种观念做法释放的能量信息是:我牛我任性,你们所有人的生命和财产都是陪我玩耍。

如果说王者荣耀算是负能量,那么这就是彻底的暗黑能量了。

对此,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或许百度就是故意用这种方式引发关注,从而给公众留下更深的印象。不管这种分析是否属实,有人如此对百度进行判断,本身就说明了百度在部分公众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实际上,百度公司作为国内的巨型企业,像推出王者荣耀的腾讯一样对社会负有责任,而无人驾驶技术的实验,本身应当以公众的权益为第一优先考量,但显然百度公司从上到下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以本公司的实验是否能够进行为第一优先考量,否则何以解释这种孟浪的上路呢?

或许有人要问,对新科技不能有所宽容么?毕竟每一项新技术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够发展。

但锐评君想提醒的是,对于新科技的宽容是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规范许可范围之内的。

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实验,首先可以在特殊场地内进行,这样不受《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限制,同时也不危害公共安全;而经过足够的实验并获取交管部门的批准后,可以去驾校考试道路或者其他人群相对稀少的道路实验;最终只有当其安全性得以验证,才可在交管部门批准后进入主要干线。

如此,既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也不危害公共安全利益,新技术也可以得到发展,其实并不矛盾。

然而百度的“任性”显然等不了这个过程,于是有了这次荒谬的上路行驶。不论任何人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或者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去合理化,都不能掩盖其威胁公共安全的事实。

那么同样不妨比照王者荣耀的监管,从技术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公共舆论监督层面对百度进行约束,否则下一次成为小白鼠的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

(编辑:宇强)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