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谈北京高考作文:应鼓励学生的科幻想像力

  来源:腾讯文化王姝蕲2017-06-0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今年北京高考两道作文题目,其中一题极具科幻色彩: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今年北京高考两道作文题目,其中一题极具科幻色彩: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就此,腾讯文化独家采访了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

腾讯文化:北京高考其中一个作文题目是畅想2049年的共和国。这个题目正好与您喜欢的两部科幻小说不谋而合: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韩松的《火星照耀美国》。您怎么解读这个作文题目?

王德威:我觉得这个题目特别好,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讲,所谓的历史不是只往后看,历史永远是投射的,它还往前看。2049是一个很恰当的题目。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您提到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是我们现代中国小说的起点。小说写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梁启超想象中国在2062年时壮盛繁荣,万国来朝,是另外一个中国梦的版本,。

韩松在21世纪初写了《2066火星照耀美国》,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作品。他想象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人类文明之间的冲突。在那个时候,简单的国族主义已经不在话下,我们不应该还局限在目前习以为常的国族主义的定位里。韩松这一辈的作者想到的是世界的浩劫,是人类宇宙文明上要面临的外星人来的大清洗。刘慈欣的《三体》也是这样。它让我们震撼的原因是他真的是把我们带到另外一种历史语境的现象里面。这是科幻小说的能量。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韩松的作品里面最后预言式的憧憬是不那么乐观的,而梁启超在1902年对于中国未来的想象却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乌托邦。所以,为什么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后,一个无条件的乌托邦,变成了今天大家有各种心思的恶托邦或者异托邦的想象,是韩松他们这一辈的科幻作家给予我们的礼物。这个礼物也许不是那么容易来接手,因为它不是只传达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畅想的结尾或者高潮。而是从另外一方面,让年轻的中国读者,更严肃的来面对他们未来所要面对的世界,甚至是一个宇宙的历史观。

1958年中国还有一个科幻的影视作品《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个电影,那个时候正处于中国另外的一个历史的阶段,那一代的中国文人想象着十三陵水库建造之后,整个中国在当时的各种文化运动的推波助澜之下,中国人可能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那可能是另外一个有意义的科幻小说或者科幻史实的力证。

想象未来一直是我们作为一个广义的文学创作者重要的资源。在目前此时此地怎么样想象未来,和我们怎么样立足或者安顿于现在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觉得我个人看2049这个话题时,当然知道也许有老师们所希望的标准答案,但是我相信我们的考生如果有充分的想象力,他们真的是刘慈欣和韩松的读者,他们应该做出更磅礴、更有想象力的设想。但是因为那样的设想能使他们的作文得多少分,我倒是不能确定。

延展阅读

哈佛教授谈北京高考作文:应鼓励年轻学生的科幻想像力

《新中国未来记》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梁启超发表的政治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在形式上很明显的受到英国小说《百年一觉》和日本小说《雪中梅》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时说:“余欲著此书,五年于玆矣”,“未来记”是日本明治时期政治小说常见的形式,如广末铁肠《二十三年未来记》,新中国未来记刊出时,即标明为政治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开文“话表孔子降生后2513年,即西历1962年”,中国维新成功,诸友邦均遣使前来庆贺,这部小说预言其后六十年后“新中国”的壮盛繁荣,仅撰成5回,其中一位主人公主张君主立宪;另一位李去病主张法兰西式革命,双方展开激烈辩论。

哈佛教授谈北京高考作文:应鼓励年轻学生的科幻想像力

《火星照耀美国》的故事背景为,2066年时,中国已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则已经衰落,而以超级电脑“阿曼多”为核心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所生活的世界,“阿曼多”则几乎成为上帝。

主人公唐龙是中国的围棋神童,应主办方美国的邀请随中国围棋代表团去参加世界围棋大赛。在美国,唐龙经历了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阿曼多”瘫痪、加入孩子军团寻找能预言未来的“灵杖”、陪伴有尾巴的基因改造少年纽曼寻找父亲,以及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等等危险而荒诞的遭遇后,最终被中国救援军解救。而火星在此过程中一直妖异地照耀着中天,看上去诡怪,却又好像亘古如此。

《火星照耀美国》是中国当代科幻名家韩松在其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对《火星照耀美国》有其精妙的看法,“(《火星照耀美国》)是过去的红色记忆与未来想象的微妙交错……韩松超越了‘民族主义VS全球化’的思考范畴,而是将全体人类现状作为一个整体,看到了其更黑暗却本质的一面。通过戏仿埃德加·斯诺的书名,韩松在提醒读者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星际空间的角度,重新审视地缘意义上的乌托邦。然而他的结局却很吊诡而模糊。小说是主人公在2126年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的,不管地球曾经有过何种文明,那时都已经被终结了。在未来的未来,是火星闪耀中天。”

(编辑:爱娣)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