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吃药还是硬扛?5种感冒"特效药"在厨房

  来源:生命时报,北京时间佚名2017-03-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揭秘5种感冒时的“特效药”,其实它们就在你家厨房!
     遇到感冒,有人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也有人急着吃药。

事实上“感冒”也分很多种,什么样的感冒先不用吃药?一旦感冒了,吃什么才能让身体恢复更快?

为此《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揭秘5种感冒时的“特效药”,其实它们就在你家厨房!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于康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  张征

这几种感冒,不着急吃药

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

是药三分毒,即便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类常用的退烧药,也有损害肝脏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感冒时体温没超过38.5摄氏度,不必急着用药。应首选温水或稀释的医用酒精擦拭等物理方法降温。

不过,对于以前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儿童,家长应尽快就诊,请医生视具体情况开退烧药。

需要用退烧药时也应注意,用药时间最好间隔4小时以上。而且要限制药量,如泰诺(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日最高推荐剂量为3000毫克。

没有头痛或浑身酸痛

高烧、头痛、全身酸痛是流行性感冒的典型症状,一般来说,没有这些症状提示不属于流行性感冒,不必急着用药。

普通感冒的症状如果不严重,也没必要吃药,可以通过物理疗法或食疗来缓解。

鼻干咽干

感冒时,冬季干燥的空气会让你的呼吸道感到更加不适,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

咽痛

先将7.5克盐溶解在250毫升温水中,缓慢漱口以缓解咽喉肿痛,每隔6—8小时漱口一次。

打喷嚏、流眼泪

这多属于过敏症状,虽然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可以缓解它们,但这类药物会引起打瞌睡、嗜睡的副作用。

白天工作,尤其是驾驶、操作精密仪器或高空作业的人,切不可服用含“敏”或“苯”的感冒药。

当然,不建议感冒时急着吃药,不代表对它置之不理。多休息和喝水是避免感冒症状加重、早日康复的基本要求。还可以多吃点枣、橙子、猕猴桃、柚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5种食物让感冒好得快

1清淡的汤和粥

感冒时,人的肠胃功能变差,清淡的粥和汤相对易消化,同时热汤和热粥可以起到发汗的作用,但发汗之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2清蒸的鸡和鱼

人体相对虚弱时,要注意优质蛋白的补充。

鸡肉和鱼肉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其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能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3萝卜

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感冒及缓解感冒时痰多等症状可能有一定作用。

推荐一种做法:把萝卜切碎,榨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拌匀后冲入温开水做成饮料喝。

4洋葱和大蒜

洋葱气味辛辣,可抗寒,抵御感冒,且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洋葱还能刺激胃、肠及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大蒜内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这种辣素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5蜂蜜

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服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

5种食物会加重感冒

1甜食

无论是高糖的水果还是甜品点心,在感冒期间都要禁食。

甜食不但会增加痰的黏度,增加痰的量,还会导致腹胀,抑制食欲。高糖水果有芒果、葡萄、荔枝、甘蔗、菠萝、红枣等。

2高盐食物

减少盐的摄入,可提高唾液中的溶菌酶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黏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

但感冒时也不能不吃盐,因为在大量发汗过程中,身体会丢失一部分钠离子,烹调中的盐是对钠离子的一种补充。感冒期间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即可。

3粗纤维食物

感冒期间,人的胃动力较弱,所以这段时间内还要尽量避免食用芹菜、韭菜、茼蒿等粗纤维食物,否则增加肠胃负担。

4太辣的食物

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让脆弱的胃肠功能更加紊乱,甚至引发恶心、呕吐的风险。

5浓茶、浓咖啡

浓茶和浓咖啡等会导致胃肠不适,有时候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

最后要提醒,感冒本身虽然并不可怕,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来说,它可能加重病情,一旦发现原有疾病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另外,小于5岁的儿童和超过65岁的老人,以及平时体质差的人,也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这些人群因为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有时流感的症状不明显会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

(编辑:李月)


感冒是吃药还是硬扛?5种感冒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