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肠气"年手术量逾百万 专家吁早发现早手术

  来源:中新网陈静芊烨2017-02-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老百姓俗称"小肠气"或者"疝气"的疝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等,疝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在24日开幕的第五届东方疝论坛上,记者获悉,中国每年疝的手术量超过百万。
     

第五届东方疝论坛24日开幕,来自印度、新加坡、印尼、泰国和中国等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疝学界领军人才汇集申城。 芊烨 摄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老百姓俗称"小肠气"或者"疝气"的疝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等,疝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在24日开幕的第五届东方疝论坛上,记者获悉,中国每年疝的手术量超过百万。必须通过手术才能治疗的疝病越早发现、越早手术,创伤会越小,才能避免出现坏死等不良后果。

由华山医院外科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东方疝论坛暨第一届亚太疝协会Hernia Essential项目期间,来自印度、新加坡、印尼、泰国和中国等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疝学界领军人才汇集申城。这些国内外疝学界顶级专家就疝学科的现状及发展展开对话与交流,以期提高疝病的治疗效果。

据悉,疝多数发生在腹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腹壁组织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如小肠等)从薄弱处突出,在腹壁上形成肿块。大会执行主席、亚太疝学会的执行委员、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学术带头人姚琪远教授当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疝病种,除了腹股沟疝和食道裂孔疝等原发性疝病外,不少外科手术的切口、肠造口都会形成疝。这位专家说,仅以腹股沟疝为例,60岁以上人患病率约30%。姚琪远表示,近20年来,在疝与腹壁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疝与腹壁外科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术式广泛开展,手术量成倍增长,手术技术日益完善,机器人疝修补术已不再新奇。但是,技术日益精湛的专家们依然困惑于复发、感染、慢性疼痛、腹壁功能欠缺等问题。

国内外疝学界顶级专家就疝学科的现状及发展展开对话与交流,以期提高疝病的治疗效果。 芊烨 摄

据了解,本次论坛主办方之一--上海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早在2000年就在中国率先地开展了腹腔镜下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下的切口疝修补术等微创手术。对腹壁疝中治疗最为棘手的造口旁疝,经典的手术方式存在复发率高、手术效果差强人意、术后外观及造口功能恢复不佳等问题,姚琪远教授团队在积累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明了造口旁疝的新术式,复发率、患者的腹壁外观、造口功能恢复等都有较大改观,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

当日论坛上,"男人的腹膜前间隙要留给泌尿外科医生吗?""腹股沟疝组织修补技术过时了吗?""网塞技术应该被淘汰吗?""谁是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罪魁祸首,技术、补片还是病人?""切口疝修补的未来是术式改变还是材料改变?"等疝病诊疗前沿话题为国内外专家们聚焦和争鸣。

虽然疝的患病人数众多,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晓,有人把疝当做难言之隐,还有人不知道怎样正确就医。姚琪远说,疝都需要手术干预,越早干预效果越好。虽然疝是外科医生入门培训的"四大金刚"项目之一。但是,姚琪远坦言,目前该手术仍缺乏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培训。

(编辑:李月)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