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团大战纪念馆汲取前行力量

  来源:今日文教边海云2025-07-1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文/边海云我是一个山西人,这片黄土地的每一寸纹理都深深刻进我的灵魂。从小,我便听着祖辈们讲述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长大,那些热血与抗争的片段,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

文/边海云

我是一个山西人,这片黄土地的每一寸纹理都深深刻进我的灵魂。从小,我便听着祖辈们讲述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长大,那些热血与抗争的片段,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我童年的梦。当得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阳泉这片土地,我的内心瞬间涌入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那些无数个奋勇抗战的场面如光环般被放大,是历史与当下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出的激昂回响。
       七月,阳泉的风温柔又湿润,狮脑山上的松柏层层叠叠,似在低语着往昔的烽火岁月。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这个特殊的纪念日,总书记的到来,让阳泉这座城市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绿叶都仿佛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站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我不禁思绪万千。
       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那些陈列的珍贵文物和泛黄的历史资料,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1940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囚笼政策”妄图将我们困于绝境,国民党的“反共”闹剧更是雪上加霜。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八路军挺身而出,他们以血肉之躯为盾,以无畏勇气为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我仿佛能看见,先辈们在昏暗的油灯下制定作战计划,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能听见,战士们冲锋时的呐喊,那声音穿透历史的长河,直击我的内心。
       8月20日,战斗打响的那一刻,正太铁路沿线火光冲天,八路军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5个多月的浴血奋战,1824次大小战斗,毙伤日军20645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先烈的热血与生命。狮脑山作为主战场之一,承载着太多的英勇与壮烈。八路军129师385旅的战士们,靠吃黑豆、啃苞米、喝菜汤,坚守阵地,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他们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挺立,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我抚摸着纪念馆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温度,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安宁,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义无反顾地奉献出一切。
       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军事上的壮举,是政治上的宣言,更是国际舞台上的强音。它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提振了全国军民的士气,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与力量。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身上,我心中满是对先烈的敬仰,也为家乡能成为这段伟大历史的见证者而倍感自豪。
       习主席还向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百团大战,对这段历史,我是非常的熟悉的,走进这里看过之后,仍然是感慨万千,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孩子们要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强盛起来,要为全世界的和平做贡献,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光荣自豪的中国人,这是主席对下一代接班人的殷殷期望,也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不懈的努力与贡献。
       如今,阳泉已旧貌换新颜,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代化企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从当年的战场到如今的车间,从舍命炸轨到攻坚克难,这片土地始终传承着一种精神——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书记的到来,是对阳泉历史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作为山西人,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要铭记历史,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血液,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阳泉的故事,让山西的故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篇章中,书写更加辉煌的一页。

(编辑:月儿)


从百团大战纪念馆汲取前行力量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