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二(3)班 陈雨琦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足迹遍布我们身边,迅猛发展的科技活像一把利剑,穿破迷雾后的问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而更加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适用空间,看似万无一失的完美AI真的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或者使问题越来越少吗?诚然,答案是否定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在输入框内寻求答案时,另一个问题早已应运而生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普及让原本复杂的问题有了精确统一的答案,但这样的标准答案等同于我们想要的解决方案吗?并不是,它建立在完全规范的格式化基础之上,遵循着运作规律而存在,所给出的答案并不足以深度回答问题,相反的,习惯于依赖人工智能呈现于眼前的答案不断退化了人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局限了思维。原来作为工具而利用的快捷技术,如今却成为奴役人类思想的幕后主使。面对不断任由狂轰滥炸的信息流层层冲刷大脑的主体思维,让自主性在智能的暗波中悄然被吞噬,顺应着海量信息填鸭式的输入,我们迟钝地意识到人类正在经历一场精神和智力状态的衰退,脑腐现象日益泛出思想发展的困境,信息时代之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当人类被剥夺了反思与沉痛的思考后,他们所剩无几。”人若是甘愿被人工智能剥蚀去思维,那所剩空洞的躯体也说不上是有价值的。近日热门国美博主卷入了AI绘画风波,博主与其“创作团队”假称作品为团队绘制,并以原创名义弄虚作假蒙骗网友与消费者,最后从中牟利。漏洞百出的AI绘画作品也揭示了传统绘画不可取代的事实,同样也说明AI不合理的滥用导致人性逐利的弱点暴露无遗。艺术创作由此失去初衷与本真,由问题意识产生的创新活力也因此沦为一潭死水,美学的感受至此因所谓的标答而僵化。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一度爆火的ChatGPT成为学生应付论文稿件的利器,学术造假乱象频发,长此以往,人类道德底线面临逼退,思想与文明更会走向空虚与绝境,社会发展也将扭曲失控。
面对科技带来的时代之问,我们该如何权衡利弊?人工智能固然是助力我们高效工作学习的得意之臂,但关键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用辩证的角度理性看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人工智能合理的使用范围,将智能与智慧有机统一,永远保持思维头脑的充分涌流。而作为浪潮之一的青年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未来,应把握在数字时代下的真正智慧,掌控思维主权,保持思维的锋刃,在洪流中不能迷失方向,以慎思明辨的理性探索时代之钥,追求有价值的创造,掌人生之舵。
(编辑:月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