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关联

  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月儿2025-07-1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在当代文艺的星空中,笑琰(靳新国)以其多元的艺术才华闪耀夺目。作为诗人,他在《诗刊》等五十多家报刊发表 2000 余篇(首)作品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关联

引言

在当代文艺的星空中,笑琰(靳新国)以其多元的艺术才华闪耀夺目。作为诗人,他在《诗刊》等五十多家报刊发表2000余篇(首)作品;身为书法家,其甲骨文书法别具一格,行书亦有深厚造诣。本文将深入剖析笑琰的诗歌创作,同时探寻其诗歌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现一位艺术家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追求与独特表达。

笑琰诗歌的主题维度

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礼赞

在笑琰的诗歌中,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与灵感源泉。《年轮》一诗,开篇描绘“银杏叶正在变绿,树干的皱纹不断裂开”,通过对银杏生长状态的细腻刻画,展现自然生命的蓬勃力量。“河岸上用白发编织的渔网,打捞起某个清晨的露水”,这一画面充满诗意与生活气息,将自然与人类活动巧妙融合。诗中 “钟摆在啃食年轮,舍利子在塔中依旧生长,沙漏底部漂浮着轮回的香味” 等意象,从不同角度暗示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笑琰将自然现象与生命感悟紧密相连,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坚韧与神秘,领悟到生命在岁月长河中的延续与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由衷的敬畏与赞美。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对时光与人生的深沉思索

笑琰善于借诗歌抒发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思考。《春日的无明》里,“樱花与雪的交界处,一面铜镜上积年的因果”,以樱花和雪这两个具有季节代表性的意象,暗示时光的交替与因果的沉淀。“脚手架在云端生长时,苔藓正吞下石阶的第十二道年轮”,通过对比现代建筑的崛起与古老石阶上年轮的累积,体现时光对不同事物的作用,引发对人生在时代变迁中位置的思考。在《春分帖》中,“樱花垂落时,大地为她裂开一道光的缝隙,倒悬的露珠里,映出我们褪去的壳”,借樱花飘落和露珠倒影,象征人生阶段的更替与自我的蜕变。“儿时的石阶长满青苔,青春的字迹在纸本上褪色”,直白地描绘出时光对童年和青春的侵蚀,勾起读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对生活与社会的敏锐洞察

笑琰关注生活细节与社会现象,并将其融入诗歌创作。《五一随感》以独特视角,描绘了家附近民工的辛勤劳作与茶楼里人们的休闲品茶这两个场景。“家的左侧住着一群民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谈笑风声,在老家田里剥玉米的场景,你很难想象,那些漂亮的仿古建筑,是他们用勤劳的智慧,献给这座城市的礼物”,展现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的付出,与 “我在窗前读书写诗,他们在茶楼很斯文地品茗” 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阶层差异的关注。《贼将在地狱受刑》则直面社会黑暗现象,“贼们像得道的鬼狐,魔手一次次伸向善良,无论是口袋里的票子,还是胯下的坐骑,都背叛了我”,生动刻画贼的猖獗,表达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批判与对正义的期盼。

笑琰诗歌的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的丰富象征

自然意象在笑琰诗歌中大量涌现且富有象征意义。除前文提及的银杏、樱花、雪、露珠等,还有如《在清明祈福》里的“风在杏花间传话”,杏花不仅营造出清明时节的氛围,还象征着美好与脆弱。“蚂蚁驮着发光的无常,穿过碑文”,蚂蚁这一微小生物在诗中承载着命运无常的寓意,与宏大的碑文形成对比,凸显个体在历史与命运面前的渺小。这些自然意象或清新雅致,或神秘深邃,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意境,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感受诗歌的内涵。

文化意象的巧妙融合

笑琰常将佛教、国学等文化元素转化为诗歌意象。在《春日的无明》中,“程序员在子时敲碎最后一行执念,破碎的0与1坠入溪流,漩涡中升起莲花形状的云,每个字节都在诵读《起世经》的残卷”,将现代编程元素与佛教的莲花、《起世经》相结合,展现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碰撞,暗示在信息时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在清明祈福》里 “清明是伞骨折叠的偈语”,把清明这一传统节日与佛教的偈语相联系,赋予清明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使诗歌在表达情感时具有文化底蕴和哲学深度。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笑琰诗歌的语言特色

简洁质朴与诗意灵动的结合

笑琰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以平实的词汇表达真挚情感。如《母亲的春天》中“一个梦接一个梦,穿过连绵的山峰,直抵故乡的原野,一堆土一蓬葱绿的野草和花,那是母亲”,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画面感十足。同时,其语言又不失诗意灵动。在《春分帖》中,“柳枝蘸着未干的墨色,在春风中舞动”,“蘸” 和 “舞动” 两个动词赋予柳枝以生命和活力,将春天的生机盎然生动呈现,使诗句充满动态美与艺术感染力。

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营造

诗歌虽未严格遵循传统格律,但通过巧妙的断句和词汇排列,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以《高过天空的是我的灵魂》为例,“在尘世的喧嚣之上,我听见内心深处的回响。高过天空的,不是云朵,不是飞鸟,是我的灵魂,它在无声中呼唤”,每行字数相近,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城市的霓虹,遮不住它的光芒,人群的嘈杂,淹不没它的歌唱”,“光芒” 与 “歌唱” 押韵,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更易沉浸于诗歌的情感氛围。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笑琰诗歌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联系

线条之美:从书法到诗歌的延伸

笑琰擅长甲骨文书法,其书法线条优美,富有骨力。这种对线条的独特理解与运用在诗歌中也有所体现。诗歌语言犹如书法线条,通过巧妙组合构建诗歌的整体架构。在《年轮》中,诗句的排列与节奏如同书法线条的疏密、长短变化,“银杏叶正在变绿,树干的皱纹不断裂开”,简洁的语句似书法中刚劲有力的短线条,而 “时间将年轮磨成粉,树根在黄土深处,白发是另一种年轮” 则如舒展流畅的长线条,长短结合,使诗歌在节奏和意境上富有变化,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在纸上徐徐展开。

意境营造:两种艺术的共通追求

书法艺术通过笔墨的浓淡、布局的疏密营造意境,笑琰的诗歌同样注重意境的构建。其甲骨文书法气爽神迈、风骨超然,所营造的古朴、深邃意境与诗歌追求一脉相承。在《在清明祈福》中,“风在杏花间传话,看见一粒米在地上练习圆寂,春花也将成为泥土的舍利”,描绘出静谧、空灵且带有宗教意味的意境,与甲骨文书法所传达的古老、神秘气息相得益彰。诗歌中的意象组合如同书法中的笔墨布局,共同为读者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让读者在诗歌与书法中感受到艺术家对意境美的执着追求。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情感表达:艺术创作的核心纽带

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都是笑琰情感表达的载体。书法创作时,他将情感融入笔墨之中,或洒脱奔放,或含蓄内敛。其诗歌亦是如此,《母亲的春天》饱含对母亲的深情,《贼将在地狱受刑》充满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愤慨。这些情感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相互呼应,体现出艺术家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笑琰通过诗歌和书法,将自己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感悟与情感传递给读者和观者,使两种艺术形式在情感表达上成为紧密相连的整体。

结语

笑琰的诗歌创作在主题深度、意象运用和语言特色上展现出独特魅力,通过对自然、生命、时光、社会等多方面的书写,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同时,其诗歌与书法艺术在内在美学追求上相互通联,共同体现了艺术家对美的感知与创造。笑琰以诗人与书法家的双重身份,在文艺领域不断探索,为当代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其艺术成就值得深入研究与持续关注。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笑琰,本名靳新国,字雨润,号憨山,一贤居士,资深编辑、媒体人,诗人、书法家、新闻摄影师,河南安阳人,中学开始习研书法,初学颜、二王和米字,擅书甲骨文。系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乐订坊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宗教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联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315记者摄影家网、中华文教网、华夏寺庙文化网、中华新闻文化网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河南濮阳板桥书画院名誉院长、开封中国黄河文化促进会顾问等。)

(责任编辑:土火)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探寻笑琰诗歌的艺术世界:兼论其与书法艺术的内在通联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