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年检时损坏,可能是谁的责任?专家详解

  来源:央视网 中国青年网杜安琪2023-11-1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广州一辆10年车龄的汽车年审时发动机受损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报道显示,车辆发动机在检测时被“拉爆缸”,黑色的机油漏了一地。而检测机构却回应称,这是车辆

近日,广州一辆10年车龄的汽车年审时发动机受损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报道显示,车辆发动机在检测时被“拉爆缸”,黑色的机油漏了一地。而检测机构却回应称,这是车辆检测的正常操作,正在调查确认原因。

车辆定期年检是法律的规定,但是年检中某些项目的检测方式似乎有些“暴力”:猛加油门、狠踩刹车,甚至有些网友的车辆在年检完毕后,仪表盘上的故障灯都亮了起来。这让不少爱车、懂车的车主,也担心自己的车辆在年审中受损伤。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宋双羽表示,年检基本不会损伤车辆,可能会导致一些车辆损耗,但是这种损耗与平时开车的损耗差不多,属于正常范围。如果车辆按时做维护保养,车辆本身没有问题,并且操作人员按规程来检测,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车辆损坏,广大车主不用太过担心。为了避免年检中出问题,还是建议广大车主在平时做好车辆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新闻+》记者:年检会导致车辆损坏吗?

宋双羽:年检属于汽车安全检测,主要是对汽车的外观、安全性能和排放性能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其是否合格。它包括两大块:一是安全性,简单说就是侧滑、转向、制动、前照灯;二是环保性,就是汽车的噪声和尾气排放。

年检的某些检测有可能会损伤车辆,但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损耗,不用太担忧。首先,我们最担心的车辆拉缸问题,一般出现在尾气排放检测当中。年检安全性检测根据国家标准GB 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年检环保性检测依据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该标准规定了检测尾气主要有双怠速法、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四种,本标准同时规定了汽油车外观检验、OBD检查、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检测的方法和判断标准。比如双怠速检测,一般需要把车速加到发动机额定转速的70%,车辆的负载是比较沉重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或者在检测之前没有做充分预热就猛踩油门,就容易引起发动机的拉缸和爆缸。

另外,制动检测中需要在检测线上踩刹车,也会对车辆的刹车片造成损耗。但是,其实只要是踩刹车都会有损耗,据统计,对于十万块钱的车,在路上踩一脚急刹车对轮胎和车辆造成的损耗,折合人民币大约是八十块钱。这种刹车造成的损耗其实是正常的,区别只是在路上踩刹车还是在检测线上而已。此外,以前有一些灯光测试还需要加油来给电瓶充电,2021年新国标实施之后,已经不需要测灯光的偏斜角度了,基本上对车辆已经没有伤害了。

总体来讲,如果车辆按时做维护保养,车辆本身没有问题,并且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来检测,一般是不会严重损坏车辆的,这类发动机拉缸的事件更是特别少见的。现在全国近一万四千多家机动车检测厂,是全部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总局的资质认证的,有质量管理手册,有程序文件,也有操作流程。如果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大概率不会出现损坏车辆的情况。所以,广大车主不用太过担心这个问题。

《新闻+》记者:如果车辆年检时损坏,可能是谁的责任?车主可以要求赔偿吗?

宋双羽: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导致车辆损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没有按照发动机维护保养的要求操作,还是平时没有做好维护保养、车辆本身有问题,或者是由检测当中的偶发事件引起的。

比如在测尾气排放过程中,按照正常的检测流程,引车员上车后首先要检查车的仪表、水温、机油。提速的过程也不能一下踩到底,应该低速起步,匀速加速,慢慢把油门踩到底。如果熄火了,就不能继续做检测了。如果检测人员上来没有看水温、油温等指标,直接猛踩油门,造成了发动机损坏,就属于检测人员检测上的失误。这种情况,可以要求调查车检时的视频记录,或者检测时的数据,核查损坏的具体原因。

另外,如果车主能调出车辆的维保记录,证明车辆在半年前或者几个月前刚做过维护保养,并且检测都没有问题。那么年检中出现发动机损坏,就不是车辆本身的问题,检测厂担的责任可能就多一些。

为了避免年检中出问题,还是建议广大车主年检之前先给自己的车做一个维护保养。平时使用中车辆有一些瑕疵或问题,就要及时去4S店做检查、维护和保养。如果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也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做好维护或者保养。而不是等到年检的时候出了报告才发现问题,这个时候车辆的损伤已经比较大了,再去维修就要花很多的物力和财力。

(编辑:鸣嫡)


车辆年检时损坏,可能是谁的责任?专家详解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