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行业里的“Z世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夏瑾2023-09-0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培训主任庄艳正讲解学员须知。受访者供图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老师正在教授民宿主题客房布置。受访者供图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Z世代”青年投身乡村民宿,他们将社交媒体的新玩法融入民宿运营中,让乡村民宿变得有趣而多元,让偏远乡村变身为“山水间的家”。

高学历的房东

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读完硕士研究生后,肖彤短暂地在某知名外企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觉得自己“不想卷了”,于是辞掉工作,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肖彤1998年出生,一直对民宿行业情有独钟。“我在学校的时候做了一个‘中国民宿发展历程’的项目,以莫干山民宿群为研究对象写了论文。之后我便想,我也可以把自己家的四合院改造成民宿。”

肖彤请来专业设计团队将北京怀柔的老宅进行翻新,打造成了“Z世代的民宿店”,不仅追求舒适的入住体验,而且将姥爷的木匠手艺元素融进民宿的装潢。“老木匠”民宿颇受欢迎,很快便成为京郊有名的精品民宿。很快,肖彤又开了第二家连锁民宿,新民宿在装潢上更注重“出片”效果和故事感,也更符合“Z世代”消费习惯。今年,肖彤又将私房菜搬进了民宿,希望为客人提供全链条服务。

途家首席商务官刘杨介绍,2023年上半年,途家平台新增房东中,“Z世代”房东占比高达七成,比2019年增加五成。“高学历”是“Z世代”房东的标签,其中本科及以上占比达50%。同时,这些年轻房东更愿意亲力亲为,选择自己经营的房东占比达95%以上。

1998年出生的袁沛承家在莫干山佛堂村,2017年,家里告诉他打算重建房子,“那时民宿很火爆,所以我提出,不如直接盖成民宿。”袁沛承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当时他正在读大学四年级,为了设计出一套更符合自己审美风格的民宿,他休了一年学,回家跟父母一起建了一套“简约、轻奢”的民宿。“我觉得莫干山的民宿同质化比较严重,我想和周围民宿区分开,有自己的特色,正好家里养了一只柴犬,所以我决定建造一家以柴犬为主题的民宿,名字叫‘柴屿家’,现在民宿里已经有三只柴犬,是一家三口,大部分客人都是奔着他们而来。”

一半是工作,一半是生活

刚入行时,袁沛承是当地最年轻的民宿主。年轻给他带来了独特的优势,“脑子灵活一点,花样多,会添置一些新的好玩的东西”。除了柴犬外,他还在院子里搞了一个小型露营地,客人可以在营地的天幕下喝茶聊天。现在,除了管理自己家的民宿,他还开始做民宿运营,在线上同时为14家民宿做网页建设,进行内容优化和推广,增加民宿的曝光量。

袁沛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最初投身于民宿行业,不仅是因为受到大环境影响,也是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我们这里如果不发展旅游业,可能就很难有什么改变,而发展旅游就需要有好看的民宿。”投身民宿行业后,他发现这其实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我理想的工作状态,就是将生活跟工作融合在一起的。我不想做枯燥乏味的工作,哪怕能给我带来丰厚的报酬。在民宿工作最适合我,这里是我的家,是我的生活,接待客人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现在,他每天都在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喜欢上了跟客人聊天,彼此敞开心扉地聊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这让我不仅增强了社交能力,还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人生阅历。”袁沛承说。

一边工作,一边生活,将工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确是很多“Z世代”年轻人留在民宿行业的主要原因。

去年5月,1995年出生的余碧莹离开贵州老家,来到莫干山。她从2018年就在贵州梵净山的一家民宿做管家,因为听说莫干山民宿发展比较成熟,学习机会很多,于是决定过来看看。来到莫干山后,她在“一千零一夜”民宿找了份管家的工作。余碧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很喜欢民宿工作,因为她觉得,“民宿就像是家一样,让我很有归属感。我在民宿接待客人,就像在自己家里接待朋友。而且在店里可以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灵魂,不同的故事。没有客人的时候,我就收拾一下东西,‘做做家务’。此外,我在民宿里工作还可以学到很多技能,比如做咖啡、插花等。”

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年轻人

“只有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年轻人,所以我店里的管家都是‘Z世代’。”“一个老朋友”民宿主孙小乾说。孙小乾是85后。2019年年底,她从新媒体平台转行做起了民宿,依托北京环球影城度假村,在附近陆续盘下了10套房子,现在,“一个老朋友”民宿共有3名民宿管家,都是“Z世代”。“大管家”颜漾是当初与孙小乾一起创办新媒体平台的“高学历”+“斜杠青年”。

颜漾1995年出生,是香港浸会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2019年,她加入了孙小乾的工作室。由于工作室的选址在环球影城度假村旁边,很多路过的人都会来问这里是不是民宿,她们发现来环球影城游玩的客人有很大比例有住宿需求。于是,孙小乾干脆转行,将工作室变成了“一个老朋友”民宿,而颜漾则成了民宿的“大管家”。

颜漾说,她选择留在民宿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中了这份工作的自由性,每天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可以在工作中提高社交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由于顾客都是年轻人,她也更能理解他们的喜好,在线上与客人聊天时,她能准确捕捉到客人的心理需求,在接待入住时会给他们准备“量身打造”的欢迎礼。

1999年出生的王时奔一个月前刚从大学毕业,毕业后,他立即加入了孙小乾的队伍。王时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在大学四年级实习阶段,在老家找了一份民宿管家的实习工作。虽然只做了短短两个月,但他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每天的工作内容是登记客人入住信息,接送客人去环球影城,查看退房情况以及处理客人在入住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当民宿管家基本上满足了我对工作的期待。民宿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与他们聊天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还能获得对未来有用的建议。”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赵雪飞说。他出生于1997年,在“一个老朋友”做民宿管家之前是一名军人,去年刚从部队退役。对于他来说,民宿管家完全是一个陌生和新颖的职业,“作为‘Z世代’的一员,我与客人有很多共鸣,能很快地与他们打成一片,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赵雪飞说。

刘杨介绍,当下,民宿管家已经成为最火的新兴职业之一。近一年来,民宿管家需求旺盛。在招聘平台上,2023年开工一周收到投递简历人数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为酒店、民宿,增长超七成。

“民宿管家”不再只是“服务员”

2022年9月,余碧莹拿到了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颁发的银牌管家证书。“这是一个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拿到证书是对我职业技能的肯定。”余碧莹开心地对记者说,“长久以来,民宿管家在大家的观念里只是个服务员,这让我觉得有点难过。”

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民宿管家”便位列其中。这一新职业由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申报,也是全国首个以县级政府名义申报的新职业。2021年1月,德清县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正式开课,这是全国第一家有资质、有标准的乡村民宿管家培训中心。

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该中心是由德清县文旅集团和一家文旅公司合办的国有企业,成立的初衷是为民宿行业培养更多人才,解决民宿行业缺人的难题。

来到莫干山“一千零一夜”民宿工作后,余碧莹得知民宿管家培训中心正在招生,便报了名,成了第十二期学员。她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下午5点放学,经过6天培训,拿到了银牌管家的资格证书。“之前因为没有进行培训,工作没有标准流程,工作起来很吃力。现在我对客房服务、前台接待等流程都有所了解,感觉工作轻松了很多,也专业了很多。”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培训后提升很大,很有成就感。”

培训中心的授课教师全部为民宿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和大学教授,课程设置遵循民宿管家的职业技能等级评定的行业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初级管理者学时6天,中级管理者学时15天,高级管理者学时30天,完成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学员会由德清县文旅局根据等级发放银牌、金牌或白金管家证书。目前参加培训的学员只拿到过银牌管家证书和金牌管家证书,分别对应的是初级管理者和中级管理者。初级管理者需要掌握基本服务技能,包括茶艺、咖啡制作、布置主题客房、为客人做行程安排等。中级管理者则要具备管理技能,比如安排人员排班、管理厨房和餐厅运营等。培训中心至今已开展了54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学员提供过管家服务培训。

“我虽然是一个民宿的老板,但其实也是一名管家,所以我想给自己一个大幅度提升职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机会。”袁沛承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在经营民宿之前,袁沛承先在别的民宿做了将近4个月的民宿管家。2018年年底,他开始经营自家的“柴屿家”。2021年,他得知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在招收学员,马上报了名。经过半个月的培训,袁沛承拿到了金牌民宿管家的证书。

据了解,培训中心的学员中,18%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些年轻人之所以选择留在乡村民宿工作,或是因为喜欢乡村生活,或是因为喜欢有温度的工作,或是因为对新鲜的事情感兴趣,想要通过尝试来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心态比技能更加重要

在刘杰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做好民宿管家这份工作,心态比技能更重要。“目前来看,在乡村工作和在城里工作有很大区别,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文化生活氛围,乃至身边的社群都会有很大差别。”

余碧莹坦言,“在民宿工作其实很辛苦,收入也不高。工作内容很杂,什么都要做。旺季时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淡季的时候虽然不忙,但也心理上也不能松懈,因为店还是要开,要守在店里,做好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客人。如果不是因为真正喜欢,很难长久地做下去。”

拿到资格证书对于余碧莹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民宿管家终于得到了职业认定和社会认可。民宿管家的职业化也让袁沛承看到了前景和希望,“这对民宿行业是有利的,因为只有国家认可民宿管家这个职业,基层民宿管家才能更有信心,才能长久地做下去。”

刘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社会对乡村民宿服务业的宽容度和尊重度都在提高,政府也为在乡村民宿行业从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民宿管家的培训,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培训获得了专业的服务技能,民宿管家的职业化让这个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些都有助于改变民宿产品价格和价值背离的现象。

刘杰认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通过民宿管家的职业化和民宿管家的培训,有可能实现让民宿的价格和价值越来越趋同,从而实现行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向奔赴”。

淡季的时候,余碧莹还会参加当地组织的各种培训,提升自己,她的理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而精”的温馨民宿。她说:“民宿行业非常需要年轻人去守护。”

(编辑:映雪)


民宿行业里的“Z世代”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