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丰收

  来源:新华网韩宇,管建涛,杨思琪,王建2021-09-2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农业丰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今年9月23日,是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从黑土地到洞庭湖畔,从鱼米之乡到昔日贫

      农业丰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今年9月23日,是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黑土地到洞庭湖畔,从鱼米之乡到昔日贫困山区,新华社记者来到田间地头聆听一首首欢快的歌曲庆贺丰收,感受着亿万农民的喜悦心情,见证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动人画卷铺展在乡村振兴的阳光大道上。

  (一)

  【歌声里】“党的光辉照侗乡,乡村振兴干群忙,丰收不忘共产党,幸福生活万年长……”

  ——《丰收不忘共产党》

  【歌中事】“鼓粮囤”

  侗家田间,稻谷飘香,歌声悠扬。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平秋村,成片金黄色的稻田里,侗族妇女们边割边唱,侗族汉子们打谷挑粮,喜迎节日。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平秋村侗族群众在收割水稻(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蒋成 摄

  “去年雨水多,秋季收粮的时候赶上下雨,粮食减产。今年雨水适中,稻谷颗粒饱满,是个丰收年。”27岁的龙令针趁中秋假期,天气晴朗,帮父母收割稻谷,额头上沁出汗珠。

  2014年,龙令针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家里由于经济负担重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要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父母没有读过书,也不会技术,打工挣不了多少钱。”龙令针说,读书期间,姐弟俩每年都能得到几千元的补贴,加上奖助学金,顺利读完了大学。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平秋村侗族群众在收割水稻(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蒋成 摄

  这两年,龙令针对家乡的变化感受很深。龙令针说,鼓起来的不只是家里的粮囤、钱包,还有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最近,平秋村建起了“扶贫绣坊”,龙令针的母亲在闲暇时到绣坊兼职,赚钱补贴家用。

  “这首歌叫《丰收不忘共产党》,唱进了我们心坎里!”龙令针说,正如歌词那样,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幸福生活万年长”。

  “脱贫攻坚胜利,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平秋镇副镇长吴维全说,通过开展种植、养殖等免费技能培训,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等方式,农民们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歌悠长】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为脱贫攻坚后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亿万农民撸起袖子、卷起裤腿、脚踏实地,努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二)

  【歌声里】“如今咱吃饭再也不靠天,机械化科学种田大发展……五谷丰登堆起金山银山……天南地北铺开了美丽画卷……”

  ——《大丰收》


  【歌中事】“聪明地”

  东北小村,机器轰隆,一片火热。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东胜乡东利村,五台白色收割机在金色稻田中缓缓前行,空气里弥散着稻谷的清香。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村民们一边唱歌,一边扭起大秧歌,红绸带里映着丰收的喜悦。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农机整齐排放(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在稻田边的高地上,一根装有摄像头的白色杆子格外醒目。“这个叫靶向田间追溯设备,是水稻生长全程物联网系统的一部分。”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此系统可以对水稻浸种、催芽、育秧、灌溉等进行数据采集和现代化管理。

  这是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稻田里的一处物联网设备,可以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现代化管理(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今年这家合作社种植水稻1.3万亩,预计亩产1100斤左右。这些水稻加工成大米后,消费者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可以通过视频方式看到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

  “告别‘小镰刀’,用上大机械,农民变‘闲’,地变‘聪明’。”李富强说,春天育苗有智能化育秧车间,夏天喷洒农药、化肥用无人机航化作业,秋收依靠自带导航系统的先进农机,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仅一台收割机一天就可收割100多亩,比人工效率提高60%以上。

  不远处,稻蟹种养基地里十分热闹,农户们忙着将一个个装满稻蟹的网兜拉出水面。这是合作社“稻蟹共养”新模式。

  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村民李学军展示从稻田里捕捞的河蟹(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种了大半辈子地,没想到还有这新鲜事。”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村民李学军说,河蟹与水稻共养共生,河蟹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稻田里的水草和虫为河蟹提供食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1>2”的效果。

  科技正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全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

  【歌悠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有望改写我国现代农业格局,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三)

  【歌声里】“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中事】“希望田”

  洞庭湖畔,落日余晖,风吹稻浪。

  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九雁村稻田旁的小广场上,村里的妇女们正排练广场舞,传来阵阵歌声与欢笑。稻田里,收割机正在加紧作业。

  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九雁村稻田旁的小广场上,村里的妇女们在排练以丰收为主题的广场舞(9月17日摄)。新华社发(胡清 摄)

  “这些用的是优质稻种,不仅产量大,质量还好,收益自然高。”稻满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光新说,今年是合作社种植优质稻的第5个年头,主要选用了“泰优390”“桃优香占”两个新品种。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后期以保底价回购,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稻1.7万多亩。

  在汨罗镇江景村,汨罗市农业农村局的两名技术人员正查看“泰优390”的结实率。根据各家情况,他们向村民们科普如何更好地做到绿色病虫害防控、调整农药和化肥用量。

  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江景村的稻田里,种粮大户曾岳华查看优质稻“泰优390”的结实率(9月17日摄)。新华社发(胡清 摄)

  今年江景村种粮大户曾岳华扩大了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过去几年种常规稻,亩产750斤左右,在市场上卖不上价。现在种优质稻,产量高的时候亩产1100斤,平常年份也能有900斤,平均一亩地多赚一两百元。”他说。

  9月17日,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江景村的稻田里,种粮大户曾岳华(左)与两位农业技术人员查看优质稻“泰优390”结实率。新华社发(胡清 摄)

  “强农业,首先强种业。”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戴魁根说,近年来,湖南省加快建设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创新平台,从源头出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歌悠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今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如今,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下,越来越多优质农业新品种正不断涌现,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新动力。(参与记者:周楠、蒋成、马知遥)

(编辑:映雪)


歌,唱丰收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