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被围剿?

  来源:腾讯2020-05-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有人大代表在两会发言时提到关于饭圈文化的议题,在抨击粉丝因疯狂追星造成社会损害的同时,还提出应整顿饭圈乱象等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拍手叫好,粉丝为自己喊冤。


     近日,有人大代表在两会发言时提到关于饭圈文化的议题,在抨击粉丝因疯狂追星造成社会损害的同时,还提出应整顿饭圈乱象等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群众拍手叫好,粉丝为自己喊冤。


追星与否,是两大立场对立群体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近年来“饭圈”这一名词从小众亚文化圈层出走,在主流视野兴风作浪,其彰显出的惊人能量已不容忽视。毫不夸张的说,如今饭圈文化无孔不入,360度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当粉丝个体自带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凝聚在一起,以集体主义面貌构筑成铜墙铁壁般的饭圈文化,这支军事化管理的队伍战斗力爆表,经常给正主所处的文娱行业和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带来暴击。

尽管粉丝之间会有饭圈铁律作为约束,但舞出圈的频率仍旧很高,诱发的怪像也层出不穷。如今官方下场欲挥重拳,这根横亘在大众和星粉之间的“刺”,能被彻底拔掉吗?

饭圈大事件“黑史”

线上,污化网络舆论环境+占用公共资源;线下,插足文娱行业健康发展+扰乱公共安全秩序,乃饭圈文化在不同场景的缩影。

在互联网虚拟世界,键盘侠和杠精的网暴戾气主要由于低龄化粉丝大脑里的杏仁核过度敏感与新皮层尚未开发完善导致的感性与理性失衡。归根结底,是基于网络民族主义的饭圈党同伐异战争。而在现实世界,粉丝又往往会因为模糊了二次元与三次元的边界做出极端举动。

互联网浪潮为饭圈文化的迭代进阶提供了便捷条件,发生的大小事件足够出一部粉丝帝国编年史。饭圈黑红榜的焦点人物自然以唱跳表演的流量艺人为主,但也不乏一些跨界代表,譬如相声界“顶流”张云雷。

梳理曾掀起巨大舆论声浪的饭圈大事,主要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前者如艺人黑天鹅事件这类正主“犯错”、粉丝为其洗白占用公共资源,后者如“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背锅。

两种截然相反的事件制造者与承担者的东窗事发模式,被卷入其中的艺人与粉丝很难明确权责。两者连体甚至利益绑定的亲密关系,注定了荣辱与共的命运。可受到牵连的无辜对象,却是有苦难言。

从2014年流量元年拉开帷幕,日渐壮大的饭圈力量开始强势涉足文娱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有时恶劣影响还会蔓延至社会各界。

2015年,经纪约归属欢瑞的李易峰因主演《盗墓笔记》和同剧演员杨洋产生番位之争,粉丝怒经纪人不争。两年内,五次手撕经纪团队。

2017年,杨洋粉丝因正主主演网剧《全职高手》跟二次元动漫粉开撕,饭圈混战打破次元壁。其主演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粉丝又为了冲票房采取锁场操作,与影院矛盾白热化。

2018年,吴亦凡的“skr”梗被群嘲,引爆3000万粉丝大战4500万虎扑步行街直男,这场娱乐圈与体育圈的激烈碰撞再次印证了粉丝撕出圈引发的山洪海啸。

同年,《香蜜》邓伦、罗云熙的粉丝因注水戏起争执,编剧只好甩出合同为自己正名,让片方、艺人、经纪公司陷入窘境。网综《这!就是街舞》恶意剪辑令艺人不满,在经纪团队与平台的博弈中,粉丝推波助澜。

经纪公司、影视公司、视频平台,通常是粉丝为正主谋权益发起攻击时瞄准的靶子。可殊不知,这些正是艺人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影视寒冬这两年,艺人行情有所下滑。为共克时艰,行业内相继出台政策规定,以维系正常运行。可不明就里的粉丝仍一言不合就开打,但最后买单的还是艺人。

今年初从肖战227事件,到迪丽热巴粉丝质问经纪公司和《幸福,触手可及!》片方刻意模糊男女主番位、拒绝配合宣传……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乌烟瘴气的饭圈文化给艺人名声蒙上阴影,让金主退避三舍。可谓“粉丝嘴炮一时爽,艺人前途火葬场”。

更为严重的是,饭圈文化正大举侵略公众的生活场景。站姐和代拍在机场接送机,发生拥堵踩踏事件,干扰公共安全秩序。即便民航局出台政策管束,可收效甚微。教师粉丝让学生给艺人应援,更是映射出饭圈陋习对教育界洗脑式的荒唐。

而堪称饭圈“毒瘤”的私生饭更是屡屡突破安全与道德底线,车上装追踪器、酒店装监视器,恨不得将偶像每分每秒控制在视野内的偏激行径实则游走在危险边缘。王一博、李现训斥私生,既是对自己隐私权的保护,也是对不良饭圈文化的宣战。

手腕升级,饭圈乱象能否杜绝?

在封闭的信息茧房,将“专注自家”奉为圭臬的饭圈铁律是约束粉丝的行为准绳。每个小饭圈几乎都默契达成通用的《饭圈铁律》,包括超话不能带他人、不准抢其他明星的称号、避免撞应援色、唯饭大过天、微博专号刷偶像、明星个站全员必须唯粉、负面消息不能带偶像大名、不能挂着本命的头像挺别的明星、没按超话格式发帖要删掉重发,总共九条。

尽管制定了铁律,但由于饭圈内个体的复杂与多样性,很难实现统一对外的集体表现。于是,公共舆论资源时常被思维极端的粉丝占用,给大众形成饭圈文化的“脑残”印象。

这两年官媒曾多次下场抨击粉丝乱象并提倡营造健康向上的追星风气,但更多的只是一种宏观立场的表明和对相关从业者的行为引导,并不具备上纲上线的高压红线作用——因为的确缺乏白纸黑字红头文件的条款管束。

人大代表这回提出的饭圈文化整治建议,能从根源上扭转局面吗?下定论兴许为时尚早。

因为追星是一件容易让人在进行情感投射时上头迷途的事,具有私人化娱乐的本质属性。改变粉丝工具人的属性,就能去除偶像的空心化吗?能彻底推动文娱行业正向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吗?

倘若真出台政策细则来监管,从某种意义上或与公民言论自由权相悖,高压线的收紧只会加剧粉丝的心理反弹。即便被驯服,恐怕也是私下怨声载道。

其实,随着Z世代的心智成熟,后浪内心的小粉红比前浪更强烈。偶像以身作则,粉丝公益应援自不用说。地震、疫情等灾难面前,也总能看到饭圈女孩捐赠驰援的身影;上升国家的外交问题上,粉丝也会立场鲜明、毫不犹豫地脱粉。

当饭圈亚文化有演变为主流文化之势,这种一体两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把饭圈文化一刀切来处理,未免有失偏颇。

发展至今的饭圈文化可概况为:数据实践+碎片化文本+横向连接。旁观者往往聚焦前两个变量高谈阔论,而忽略了最后一个变量的潜在威力。

如何结合饭圈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找到与大环境的嫁接点,激活粉丝国家荣誉感的触发点,启动饭圈能量的跨界功能并充分发挥粉丝群体量变到质变的正面影响力,挖掘给社会“造福”的多元方式,才是更高层应该思考的问题和重点发力的方向,而非一味打压。

另外,大众已潜移默化形成用主观视角解读饭圈文化的定性思维,选择性无视了偶像对粉丝个体在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影响——这也是饭圈文化为何被视为“眼中钉”的原因之一。

微博上有个#追星以后,学会了什么?#的话题,里面聚集了来自不同饭圈的迷妹。常见回答是:饭上爱豆以后,学会了修图、剪辑视频、写文案。有的追星女孩甚至用偶像的励志精神自我鞭策,考上名校、成为学霸。

村上春树曾在耶路撒冷文学奖上发表了“高墙与鸡蛋”的演讲,探讨了体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映射回饭圈文化亟待肃清的议题,或许以“理中客”的身份深入饭圈,真正认识这个游走于主流与非主流的特殊群体,发言才能更掷地有声吧。

(编辑:月儿)



饭圈文化,被围剿?




 

相关阅读: 饭圈文化被围剿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