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台旧相机,90后小伙6年拍下北京950条胡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5-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一位网名叫胡游的“90后”小伙子,用了6年的时间,走遍了内城950条胡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胡同里的沧桑和变化

俗话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如今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盛满儿时记忆的胡同却越发让人怀念。一位网名叫胡游的“90后”小伙子,用了6年的时间,走遍了内城950条胡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胡同里的沧桑和变化,展示在微博上,让四九城的孩子们都想起了儿时长大的地方。

这个90后就爱拍胡同

午后,静谧的东四十三条,走来了一位身穿背心短裤、右手端着相机、左手捧着《北京地名典》的小伙子。他的网名叫胡游,1990年出生,是个地道的北京孩子。他的镜头,对准了胡同里的门牌、石墩、青砖,他仔细地辨认着石柱上风化的云纹、牌匾上斑驳的字迹、甚至是墙体上裂出的一条缝隙……一条两百米长的胡同,能够让他流连一个下午。

在一对门墩儿前,胡游蹲下身来,小心地用手拂去门墩儿上的浮土,仔细地观察起来。他的行为,引起了老街坊的注意。

“你这是看什么呢?”一位大爷好奇地问。

“我是来拍胡同的。”胡游热情地打着招呼说。看到胡游手里的相机,大爷打开了“话匣子”:“胡同前面原来是家副食店,那是我爷爷开的;南边儿的裁缝铺,我们小时候老去那儿做衣服……”老房子里的趣闻掌故是胡游最想听到的。

胡游用的还是16年前买的一台数码相机,所有的照片都被设置成同一个清晰度、同一种分辨率。“不求越来越好,只求保留当年的味道。”胡游笑着说,“我的相机记录了16年前的北京,也记录了现在的北京,家人朋友也劝我换一台新相机,但我这个不是艺术摄影,我的相机和照片都带着时间的味道。”


6年拍了950条胡同

从2014年5月开始,胡游花了6年时间,将内城所有的胡同都用双脚“扫描”了一遍,他拍摄的每一条胡同都被编上序号,发在了微博中。从1号排列到950号,从内城西北角的阔带胡同,到东南角的泡子河东巷……他将每一条胡同的名称、位置、历史沿革、故事、现状、胡同中有代表性的单位、地标性建筑都在微博中仔细地梳理标注出来。

这950条胡同,都收录在他微博的话题“那些年我们住过的老胡同”中,目前该话题已有一千多万的阅读量,唤醒了很多“老北京”儿时的记忆。“太棒了,找到了姥姥家方砖厂胡同和奶奶家国旺西巷。”“看到了拆迁前的老家!满满的童年回忆啊。”还有不少网友为他手动点赞:“需要强大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非常佩服。”“够全!我家胡同是1991年拆迁的,找到了。”

其实,胡游从上高中起就开始拍摄胡同了。“一开始就是瞎走,没什么规划,也没想做出什么名堂。”到了大二那年,他开始把拍胡同当成一件事儿来做,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胡同。

“我要把最美的胡同、最好的风景拍给大家看。”胡游说,为此他只拍夏天的胡同,也只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出门。“有绿树、花香,夏天的胡同是最美的。”于是,当大多数人都在空调屋内纳凉时,胡游却在动辄40摄氏度的户外游走。“这6年我只在5月到9月拍摄,最多一天要走三十条胡同,步行距离15公里以上吧。”

找到胡同独特的符号

“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南北两侧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不管是几百米长的大胡同,还是只有两三户人家的死胡同,每条胡同的生活状态就是它们的符号,这些符号各有特点。”说起胡同,胡游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羊肉胡同里,有几只从不去其他胡同的猫;四环胡同里,有个曾经喧闹的市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长宽基本一致,间隔相等,如此规整的胡同群,透露出这里曾经的贵胄之气……胡同特有的符号,吸引着胡游一次次走进这些闹市背后的秘境。

去年夏夜,胡游走进了义达里。一进胡同,胡游就被这里的生活气息深深吸引。“胡同入口有个石牌坊,再往里面是一架葫芦藤。夏天的夜晚可以听到虫鸣、闻到花香,街坊们在院子里摇着蒲扇、唠着家常。无论是景色还是生活气息,这里算是最好的。”胡游说。

离开义达里,胡游又来到了西总布胡同。经历了架空线入地、停车管理等一系列环境提升整治后,这条老胡同的生活气息又回来了。“抬头看不见乱如麻团的电线,而是国贸桥附近的高层建筑。胡同里没了乱停放的私家车,小孩儿们有地儿踢毽子了,老人们外出也不用在机动车间来回穿行了。”胡游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胡同原有的生活状态一定会受到挑战。“用现代的手段找回原有的生活气息,这是非常好的办法。

妻子成了得力助手

举着相机拍胡同,多悠闲的事儿。胡游却苦笑着说:“我受到的阻拦可比欢迎要多。”

“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你刚才拍了我们家的石墩儿,现在又开始拍瓦片,你想干什么?”这样的质疑声不时在胡游耳边响起。胡游说,有几次他甚至还被误认为是开发商派来看地形的,几位居民将他围住着实“审”了一通。

“大妈,我也是北京孩子,从小在胡同长大,就想记录一下这些老胡同的风情。”胡游说,面对他的真诚,通常都会换来大爷大妈们的理解,可每每被当做“坏人”的感觉,还是让胡游感到不舒服,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想到了放弃。

“你别放弃啊,政府刚刚出台了非遗相关的政策,你做的事正好和文化相关,应该继续坚持啊。”看到胡游陷入迷茫,妻子关切地说,“以后我和你一起去,没人的时候你就拍胡同,有人的时候你就拍我,人家就不会把你当坏人了。”说完这话,两个人都被逗乐了,打趣的回答让胡游深受感动。从此,单枪匹马变成了夫唱妇随,妻子的加入让这项工作“简单”了许多。

每拍完一条胡同,胡游就将照片和文字发在微博上,渐渐的他的微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胡,你的照片出现在一家饭馆的广告上了,你给他们用了?”朋友的提醒让胡游一惊。“没人跟我说要用我的照片啊。”

原来,一家胡同餐厅的网络广告上,将胡游拍摄的照片当成了饭店的外景。“一些胡同里开的咖啡厅、民宿,甚至是一些博客上面的游记,都用了我的照片,而且没加水印。”胡游坦言,最近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他打电话去交涉,有人直接问他想要多少钱。“这不是钱的问题,这些胡同是我一条条走出来的,他们至少应该尊重我的劳动成果。”胡游通过维权,使大部分商家撤下了这些照片。“他们如果使用之前找我沟通,我一定会同意的,因为我们都是热爱胡同文化的。”胡游说。

拍摄的脚步将延伸到南城

胡游也有遗憾,有些胡同没等到他去,就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他把内城408条已被拆除的胡同,通过搜集资料,也收录在了微博中。

眼下,胡游将这6年拍摄的胡同,制成了明信片、绘本等文创产品,绘本中他还设计了卡通角色,为读者讲故事。“大家除了欣赏之外,还可以了解胡同背后的历史。”

至于以后,胡游在微博内说得很清楚,内城拍完了,他的脚步将来到南城,用相同的方式记录那里的胡同。

“准备工作还是阅读《北京地名典》和老地图,里面的胡同我都快背下来了,到时候直接去就行,不过现在是特殊时期,再等等吧。”胡游说,外城的胡同没有内城那么多,估计很快就可以走完。

30岁的胡游,用了6年时间将自己与胡同紧密相连。潜移默化间,连起来的不只是胡同,更是那些隐藏在市井里的京味儿文化。他常说,自己要快一点儿,要让脚步追上胡同消失的速度,去定格这些秘境最美的瞬间。

(编辑:映雪)


用一台旧相机,90后小伙6年拍下北京950条胡同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