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每年5000万元真金白银砸向这里!多省市重视并扶持这个领域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网2020-05-0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5月2日,2020年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正式启动发放,总额5000万元,用于拉动市民文化消费。不仅北京,多省市都力推文化消费。调查显示,疫情结束后,补偿性消费意愿明显,演艺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展览业有望成为消费增长重点,周边自驾游更受青睐。

北京市每年5000万元真金白银砸向这里!多省市重视并扶持这个领域

5月2日,2020年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正式启动发放,总额5000万元,用于拉动市民文化消费。

不仅北京,多省市都力推文化消费。调查显示,疫情结束后,补偿性消费意愿明显,演艺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展览业有望成为消费增长重点,周边自驾游更受青睐。

北京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

自2017年以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每年向北京地区消费者发放总额50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北京市民凭个人有效身份信息,每年可在“北京文惠卡官方服务号”申领不超过500元额度的电子消费券。消费者在指定商户购买文化产品或服务时,可使用电子消费券予以一定抵扣,如满25元减5元,满50元减10元,最高满减优惠为100元。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

搜索“北京文惠卡”官方服务号,点击下方菜单栏中的“领文惠券”,会跳转至注册页面,填写相关信息注册成功之后,就可以领取。

据介绍,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的补贴商户涵盖图书音像、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教育娱乐、文创产品、文化体育等七个领域。

北京市每年5000万元真金白银砸向这里!多省市重视并扶持这个领域

目前北京已甄选出100家优质商户率先为消费者提供享受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补贴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三联韬奋书店等实体书店,还包括销售北京礼物等文创产品以及提供教育、体育类产品和服务的商户。此外,针对线上文化消费的流行新趋势,今年的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还将拓展线上文化产品和服务,适时推出网络阅读、网络视听、在线课程、文化电商等,消费者在指定平台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时可使用消费券,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多省市力推文化消费

不仅北京,其他省市也注重挖掘文化消费潜力。

山东将原定于7月推出的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提前至4月下旬启动。本届消费季,山东省市县三级将落实约1.38亿元资金用于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

五一前夕,江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八项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主要任务,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

为了给旅游企业、游客群体带来实惠,浙江最近下发《关于尽快恢复振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从促市场振兴、促有效供给、促竞争力提升、促入境消费、促放心消费、促满意消费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5项主要任务,建立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工作机制,还对文化和旅游消费产业立下目标。根据浙江省制定的最新目标,到2022年,文化和旅游消费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7.5亿人次,届时,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有望占全省GDP比重均超过8%。

上海在建重大文化设施总投资约110.87亿元,加之相关设备对外采购需求,都将为未来的文化消费提供更多线下场景资源。上海宣传系统市属国有文化单位开工、在建和准备竣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共17项,其中2020年新开工项目10项。当前将加快国有文化企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落地,积极推动东方智媒城、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科影厂大楼新建、世纪出版园、奉贤新城传悦坊、七宝传媒谷等项目加快建设并投入使用,引领产业发展。

补偿性消费意愿明显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研究团体曾于3月开展专项调研,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4587份问卷,分析疫情对公众文化消费造成的影响及疫情后公众的文化消费意愿。

将近九成被调查者表示,文化消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可以适应“宅娱乐”,数字文化产业有望持续迎利好。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结束后,补偿性消费意愿明显,消费回升预计出现在疫情结束6个月后,演艺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展览业有望成为消费增长重点,周边自驾游更受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期间文旅产业有“危”有“机”,数字文化消费爆发式增长,网络视听、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音乐、知识付费等行业逆势上扬,数字文化娱乐的普及度和用户黏性都有所增加。文旅产业应利用此次机遇,抓住市场和新增消费者,将疫期的消费热潮拓展为产业链盈利高潮,推动可持续发展。

(编辑:鑫果)



北京市每年5000万元真金白银砸向这里!多省市重视并扶持这个领域
北京市每年5000万元真金白银砸向这里!多省市重视并扶持这个领域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