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上财逐“狼师”,对名校声誉有增无损

  来源:新京报王天定2019-12-1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学校在处理类似事件上态度越坚决,师德的红线就越“显眼”;其实高度重视并严肃处理每一起个案,本身就是师德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
        学校在处理类似事件上态度越坚决,师德的红线就越“显眼”;其实高度重视并严肃处理每一起个案,本身就是师德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

  12月11日,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对该校涉嫌性丑闻的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仁杰做出严肃处理,决定撤销其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北大的处理决定还包括取消冯仁杰研究生导师资格,报请上级批准后取消其人才计划入选资格。

  而在12月9日,上海财经大学也对广受舆论关注的该校副教授钱逢胜被举报涉嫌性骚扰女学生的事件做出了严肃处理,给予钱逢胜开除教职处分,撤销其副教授任职资格,撤销其教师资格。

  最近,这一南一北两所知名高校因教师性丑闻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这当然是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次两所高校面对丑闻,都能不遮不掩、不枉不纵,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站在受害者一方,及时做出严肃处理决定,应该说值得舆论肯定。

  师德失范,高校要坚决站在受害者一方

  不得不说,两所知名高校接连曝出教师对学生性骚扰、教师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恶劣事件,的确很容易将高校性骚扰作为现象群而非偶发个案,导入公众视线。从这两起事件也可看出,包括两所涉事高校在内,我国大多数高校师德教育、特别是防范性骚扰长效机制建设的进度,离社会预期的节奏还有距离。

  其实,从世界范围内看,性骚扰也是职场、高校的顽疾,究其根本,在权力不对等的场合,身居高处的人,长期浸润在享受仰视的环境中,就可能为性骚扰这个毒瘤提供生长的可能。

  国外有很多高校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很强的防范性骚扰制度与方法,但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任何一个高校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所以,无论什么层次的高校,首先就是要正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不必用整个学校的学风、师风给个别人背书。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师德教育和制度建设,用德性教育去引导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用刚性制度去遏制想作恶的魔手。

  而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每一起个案。对事件受害学生、受害者给予坚决的支持和保护,对涉事教职员工及时做出严厉而又不失公平的处理。学校在处理类似事件上越坚决,师德的红线就越“显眼”,甚至也可以这样说:高度重视并严肃处理每一起个案,本身就是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

  高校不必为个别败类遮掩开脱或自惭形秽

  此番,北大解聘“渣男”教师,处理迅速不拖延、态度坚决不暧昧,体现出了“师德”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谓“有才无德,坚决不用”。而舆论的评价也颇为理性,有网友称“北大依然还是那个北大”。这说明,随着舆论场趋于成熟,只要事情处理得公平合理、合乎常识,得到舆论的理性并不难。一个“害群之马”,也不会造成学校声誉尽失。

  在以往,面对本校发生性骚扰事件,个别高校第一反应是动用商业公司进行所谓的“危机公关”,动用权力删帖者有之,给当事女生施加压力要求她噤声者有之,处理过程中对涉事教职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更有之。

  特别是一些学校对一些所谓“学术产量”高的教师网开一面,想方设法为其开脱,为他们设计种种改头换面逃避惩处的伎俩。在个别学校领导的眼里,“流水的学生,铁打的老师”,受害学生的权益无足挂齿,靠一些论文“生产高手”多发几篇论文提升学校排名才是重中之重。

  而这些做法,放到当下的舆论场上无异于“火上浇油”,互联网有记忆,大多数网友也能分辨是非,敬畏事实和民意,才是危机公关之道。事实上,我们也很难相信,类似这样在个案处理避重就轻的学校,会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对防范性骚扰长效机制的建立。

  总之,需要强调的是,发生在高校的性骚扰事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对高校在防范性骚扰方面加强舆论监督,很有必要。但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必须指出,有性骚扰劣迹的教师,只是广大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害群之马,不要因此把整个高校教师污名化。

  网友的理智看待,也是高校公平处理的一个前提。过分夸大高校性骚扰现象的普遍性,一方面不尽公平,更重要的,也容易让舆论失焦,忽略对其他领域性骚扰严重性的认知。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红研)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征稿可发新闻、政工论坛、学术论文、课题研究、讲座、学生作文、书画、摄影作品、传记、专家、企业专访、广告软文等,欢迎投稿。国内统一刊号:CN370016,邮发代号:23139  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北大上财逐“狼师”,对名校声誉有增无损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