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绝版木刻"艺术

  来源:新华网胡超2019-12-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一名艺术学院学生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艺术学院学生陈铎(左)在张晓春老师指导下制作绝版木刻版画。近年来,普洱学院积极推动绝版木刻版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培训数百名学生。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艺术学院学生刘莹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艺术学院学生曾德会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学生钟平使用滚筒涂抹油墨。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艺术学院学生钟醒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12月5日,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学生钟平准备取下晾干的半成品版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上世纪80年代,绝版木刻发源于云南普洱,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编辑:李月)



刀尖上的技艺——走近云南普洱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