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被各大卫视撤档疑遭禁播?卫视回应:接到通知

  来源:北京时间综合2019-01-3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1月29日,有媒体报道称:"正在卫视热播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被紧急喊停,改为综艺节目重播或者其他剧目,宫斗剧疑似遭卫视禁播。"

宫斗剧被各大卫视撤档疑遭禁播?

1月29日,有媒体报道称:"正在卫视热播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被紧急喊停,改为综艺节目重播或者其他剧目,宫斗剧疑似遭卫视禁播。"

记者发现,东方卫视在1月28号下午时间段还在播《如懿传》第72集,此时离剧终还有15集。然而到1月29号同时段,《如懿传》并未如常播出,转而接替播出职场剧《幕后之王》。

《如懿传》播出遇挫,《延禧攻略》也没逃过相同命运。浙江卫视节目单显示,1月29日上午11时左右播出的电视剧为《延禧攻略》,但记者观看直播发现,上午11时左右播出内容已替换为《爱情公寓》。与此同时,在节目单上,山东卫视1月29日晚十点播出的《延禧攻略》也换成了《欢乐颂》。

不仅仅是宫斗剧,事实上古装剧命途多舛并非第一次。2013年,广电总局出台《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调控管理办法》,其中就对古装剧进行了限定,"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和年度播出的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原则上不得接档、连续排播两部古装剧"。

卫视回应记者称:"各家卫视都接到了这个通知"

1月29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查询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节目单和播出情况,从这三家卫视目前播出情况来看,宫斗剧的确正在陆续撤出卫视荧幕。随后,记者就上述情况分别联系三家卫视,有卫视回应记者称:"各家卫视都接到了这个通知"。

宫斗剧被诟病"换汤不换药":

古装剧一直是电视剧重要的题材类型,但是随着2011年《甄嬛传》的火爆,古装剧开始越走越窄,目前的古装剧主要为宫斗和玄幻两个类型,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记者梳理近年来播出的宫斗剧发现,自2004年TVB大火的《金枝欲孽》开启宫斗剧模式后,近十多年来,古装宫斗剧呈现的大都为后宫女人的争斗沉浮,换汤不换药。有的宫斗剧甚至为了商业利益完全不顾历史真相,迎合观众喜好改变剧情。

北京日报列举“5宗罪”

1月25日,《北京日报》客户端点名批评了《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列举了宫斗剧的五大罪状,认为宫斗剧为当今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1、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宫廷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宫廷剧中的对话,如,朕、陛下、爱妃、臣妾、小主、本宫,现已成为某些人的口头语,似乎人人都成了宫中人。“甄嬛体”一度成为白领写总结和假条的标准文本。许多人似乎都以能沾上点儿皇气儿为荣。

2、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宫斗”几乎可以说是这些宫廷剧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桥段,也是媒体炒作的重点,而我们从“宫斗”中看到和学到的是什么呢?无外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居心叵测,媚上欺下。这些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南辕北辙,危害不浅。

3、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目前在网络和微信圈中疯传的对封建社会重臣名相的夸赞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清朝十大名臣”“清朝十大宰相”“康熙手下十大重臣”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的传播量超过了对新中国开国元勋、英雄模范及优秀共产党员的宣传。以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为偶像,会潜移默化地侵蚀人们的灵魂。

4、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无论这些宫廷剧本身,还是媒体对宫廷文化的报道和解读,都不乏对宫中奢靡之风和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展示。比如清宫剧中服装配饰的考究:朝服、皇后常服、吉服、绒花、一耳三钳、点翠凤吹牡丹头花、金环镶东珠耳坠,有图有文,极尽奢华。这一切,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相差甚远。

5、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有些以宫廷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最近也非常火爆。但是,笔者注意到此类节目的重点,是对商品的推销和对商业利益的追逐,看不到多少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

宫斗剧“泛滥成灾”了吗?

宫斗剧之所以扎堆出现,首先在于这类题材确实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其曲折的故事情结和半文半白的艺术语言,特别是俊男靓女的演绎,使得众多观众为之“神魂颠倒”。然而,很多宫斗剧在表现形式上却存在不小的问题,比如对封建社会的过度美化、对那些帝王将相的种种神化,以及刻意放大宫斗剧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不少人热衷于将剧中的情节引申到当下社会,甚至从中总结出“职场晋升指南”“人际关系法则”等。这一方面对社会风气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可能使年轻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遭受误导。另一方面,这也不利于我们对于客观历史的了解,宫斗剧是虚构的,其情节都是经过加工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

此外,宫斗剧的扎堆出现其实也说明我国电视行业原创力和开创力不足的问题。诚然,最近几年,宫斗剧在市场上获得不小的成功,有的宫斗剧还在市场和艺术水准上获得了双丰收,但是老百姓的口味千差万别,并不是说所有观众就都接纳、都喜欢看宫斗剧。而且,宫斗剧的扎堆出现,其实也就意味着战争剧、儿童剧以及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将受到挤压。确实,像《甄嬛传》这样的宫斗剧获得成功,值得从各个方面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但是这不应该成为编剧、导演们在影视剧制作过程中投机取巧、抄袭模仿的捷径。

对于宫斗剧或将被禁的事情,由于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的回应,只是停留在传言阶段。笔者认为,在对待同一类型电视剧扎堆出现的问题上应该尽量避免“一刀切”。回顾最近几年,先是青春偶像剧在荧屏上泛滥,接着是抗日神剧,现在又轮到了宫斗剧,这其实反映出我国的电视剧类型过于单一。但是,如果现在对宫斗剧进行禁播,那么那些已经拍好,且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立项通过的宫斗剧该如何?他们的损失又该谁来承担呢?因此,在对待同一类型电视剧扎堆出现的问题上,一来需要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让那些影视制作公司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二来应该对电视剧制作进行引导,避免出现类似的扎堆现象。

近年来主要宫斗剧一览

2004年TVB《金枝欲孽》

该剧由邓萃雯、张可颐、佘诗曼、黎姿、林保怡、陈豪等主演。该剧播出后掀起了一股"金枝热"。对后来的《宫心计》《美人心计》《甄嬛传》等均产生影响,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


2009年TVB《宫心计》

该剧由佘诗曼、杨怡、郑嘉颖等主演。讲述了唐朝后宫为权为情明争暗斗的故事。

2010年《宫锁心玉》

该剧由于正编剧,吴锦源执导,林心如、杨幂、王丽坤、何晟铭等主演。讲述了汉室后宫中的宫斗故事。

2011年《甄嬛传》

该剧由郑晓龙执导,孙俪、陈建斌、蔡少芬、蒋欣等主演。讲述了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

2015年《芈月传》

该剧由郑晓龙执导,孙俪主演的一部大女主剧,开播后热度不如《甄嬛传》,且在上线后就遭到了一致吐槽。有观众认为这样的玛丽苏宫斗剧不该顶着历史标签。

2018年《延禧攻略》

该剧由聂远、秦岚、吴谨言主演。一方面《延禧攻略》中展现的服装和头饰的细节,让观众了解到诸多传统工艺;另一方面,该剧也因与真实历史有出入而受人诟病。

2018年《如懿传》

该剧由周迅、霍建华、邬君梅等一众大牌演员主演。早在开播前,该剧就经历了从修改删减、重新审核,到延期改档,再到一再延播。开播后,在画风、剧情、造型妆容上均败给了《延禧攻略》,遭遇一片吐槽。

电视剧行业创作五大方向和五大整改重点

2018年4月4日,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在宁波北仑区召开。

这是新组建的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召开电视剧大会,且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作规划会议”。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参会,分管电视剧的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主持,全国广电部门、制片公司、播出平台均派代表参加。

聂辰席局长的会议讲话,具体指导方向包括以下五大方面:

1、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文艺作品(这里主要指电视剧)必须坚持人民导向,反映时代精神;

2、市场价值要服从于社会价值:文艺作品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先,不能过分依从市场(大数据一边倒),“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3、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冗余产能: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以创造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即将主要资源聚焦于高品质内容的创作上;

4、坚持创新:务必提高原创力,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保证文艺作品的丰富性、多样化;

5、统筹网台:统筹网上网下两个传播平台,构建传播新体系,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综合效益;

此外,讲话明确提出了几个整改点,主要有五点:

1、不欢迎:必须戒浮戒躁,遏制那些止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不问世事、不接地气、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电视剧作品,主要包括戏说帝王将相、架空历史、非现实都市言情等过度娱乐化的类型;

2、要改进:针对电视剧制作机构,即电视剧市场主体多而不优、多而不强造成的“小散滥”、恶性竞争等问题,将花大力气完善政策,厉行优胜劣汰,“对‘浑水摸鱼’、‘打擦边球’和干扰行业形象与秩序的给予最严格的监管”;

3、去冗产:没有质量的数量(劣等电视剧产品)就是行业的冗余产能,将通过改革的办法、引导的机制、调控的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那些无效益、效益低的电视剧产品;

4、救卫视:积极探索解决各级电视台购销播出的现实难题,加强地面频道播出优秀电视剧的有效途径,再造市场体系。“一剧两星”的现存模式或将打破;

5、压片酬:影视明星演员片酬过高,挤压了影视制作其它投资、直接影响作品质量,违背了创作成本优先、制作成本优先的意见精神,并引发了社会上对收入差距过大、贫富不均的议论和不满,未来将多管齐下,严厉打击。


(编辑:爱娣)



宫斗剧被各大卫视撤档疑遭禁播?卫视回应:接到通知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