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独乐寺

2025-05-05 10:41       点击:3147

独乐寺位于蓟县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两处,今存之建筑的木构部分为当时所建的原物。 

天津独乐寺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五间(20.23m),进深四间八椽(14.26m)。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设三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为九脊殿式样(清称歇山顶)。这座建筑 的特色是中空,四周设两层围廊,空间构思独特。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为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殿堂”结构中的“金厢斗底槽”式样,并在二层形成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16m的辽塑11面观音像

天津独乐寺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它经受了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天津独乐寺

斗拱的种类有24种。上檐柱头辅作(斗拱)双抄双下昂,昂尾压在草栿之下。补间辅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驼峰。

天津独乐寺

梁架明栿及草栿两部分,仍用叉手托脚。大部天花用平闇,仅当心间中央用八角形藻井


观音阁及山门最大之特征,而在形制上最重要之点,则为其与敦煌壁画中所见唐代建筑之相似也。壁画所见殿阁,或单层或重层,檐出如翼,斗拱雄大。而阁及门所呈现象,与清式建筑固迥然不同,与宋式亦大异,而与唐式则极相似。熟悉敦煌壁画中净土图(第二十三图)者 ,若骤见此阁,必疑身之已入西方极乐世界矣。

天津独乐寺

其外观之所以如是者,非故仿唐形,乃结构制度,仍属唐式之自然结果。而其结构上最重要部分,则木质之构架—建筑之骨干—是也。其构架约略可分为三大部分:柱,斗拱,及梁枋。

观音阁之柱,权衡颇肥短,较清式所呈现象为稳固。山门柱径亦如阁,然较阁柱犹短。至于阁之上中二层,柱虽更短,而径不改,故知其长与径,不相牵制,不若清式之有一定比例。 此外柱头削作圆形(第二十六图),柱身微侧向内,皆为可注意之特征。

天津独乐寺

斗拱者,中国建筑所特有之结构构制度也。其功用在梁枋等与柱间之过渡及联络,盖以结构部分而富有装饰性者。其在中国建筑上所占之地位,犹order之于希腊罗马建筑; 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制度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order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天津独乐寺

唐宋建筑之斗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明清以后,斗拱渐失其原来功用 ,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其退化程度,已陷阱底,不复能下矣。观音阁山门之斗拱,高约柱高一半以上,全高三分之一,较之清式斗拱—合柱高四分或五分之一,全高六分之一者,其轻重自可不言而喻。而其结构,与清式宋式皆不同;而种别之多,尤为后世所不见。盖古之用斗拱,辄视其机能而异其形制,其结构实为一种有机的,有理的结合。如观音阁斗拱,或承檐,或承平坐,或承梁枋,或在柱头,或转角,或补间,内外上下,各各不同(注二),条理井然。各攒斗拱,皆可作建筑逻辑之典型。 都凡二十四种,聚于一阁,诚可谓集斗拱之大成者矣!

天津独乐寺

观音阁及山门上梁枋之用法,尚为后世所常见,皆为普通之梁,无复杂之力学作用。其与后世制度最大之区别,乃其横断面之比例。梁之载重力,在其高度,而其宽度之影响较小;今科学造梁之制,大略以高二宽一为适宜之比例。按清制高宽为十与八或十二与十之比,其横断面几成正方形。宋《营造法式》所规定,则为三与二之比,较清式合理。而观音阁及山门 (辽式)则皆为二与一之比,与近代方法符合。岂吾侪之科学知识,日见退步耶!

天津独乐寺

其在结构方面最大之发现则木才之标准化是也。清式建筑,皆以“斗口”(注三)为单位,凡梁柱之高宽,面阔进梁之修广,皆受斗口之牵制。制至繁杂,计算至难;其“规矩”对各部 分之布置、分配,拘束尤甚,致使作者无由发挥其创造能力。古制则不然,以观音阁之大, 其用材之制,梁枋不下千百,而大小只六种。此种极端之标准化,于材料之估价及施工之程序上,皆使工作简单。结构上重要之特征也。

观音阁天花,亦与清代制度大异。其井口甚小,分布甚密,为后世所不见。而与日本镰仓时代遗物颇相类似,可相较鉴也。

天津独乐寺

阁与山门之瓦,已非原物。然山门脊饰,与今日所习见之正吻不同。其在唐代,为鳍形之尾 ,自宋而后,则为吻,二者之蜕变程序,尚无可考。山门鸱尾,其下段已成今所习见之物, 而上段则尚为唐代之尾,虽未可必其为辽原物,亦必为明以前按原物仿造,亦可见过渡形制 之一般。砖墙下部之裙肩,颇为低矮,只及清式之半,其所呈现象,至为奇特。山西北部辽物亦多如是,盖亦其特征之一也。

天津独乐寺

观音阁中之十一面观音像,亦统和重朔,尚具唐风,其两傍侍立菩萨,与盛唐造像尤相似, 亦雕塑史中之重要遗例也。

此二者俱属事实 ,亦只为寺创建之时,或其历史中之一段。至于今日尚存之观音阁及山门,则绝非唐构也。

天津独乐寺

蓟人又谓:独乐寺安禄山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禄山所命,盖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云。蓟城西北,有独乐水,为境内名川之一,不知寺以水名,抑水以寺名, 抑二者皆为禄山命名也。

寺之创立,至迟亦在唐初。(文字来源于百度,图片为李月拍摄于2025年5月4日上午。)

(编辑:月儿)


天津独乐寺


公众号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摄影作品

会员投稿|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 广告合作: 010-89456159 CCTV广告代理融媒《商企汇》摄制组、《科学导报·现代教育》、《山西科技报·立媒科经》《今日文教》编辑部